护理安全管理是为保证病人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障病人安全,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责任护士对新入院病人的评估,筛选出需要列入压疮、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等护理安全管理「高危」的病人,可谓是识别护理安全管理之「重点人」而把守的第一道关口。
案例讨论
护士小 A:我们医院的护理入院评估做的不太好。就拿病人拄着拐杖进病房来说吧,护理上记录怎么描述更为恰当?我听说,有的医院评估记录在入院栏目有可供责任护士选择的「步行、推入、助行器、扶行、搀扶」等入科方式,我们医院的病人评估单,还是沿袭以前的老版式,没改过。评估记录单里关于病人的入科方式,没有选项,病人怎么入科,一直都是护士自己在写,很不规范。
护士清屏:入院患者评估单是经历过时间、实践考验的好东西,有段时间,护理管理上强调简化护士的书写,不让写了,后来觉得没有实在不方便,护理安全上存在着隐患,又都重新拾起来了。
我们的特好,里面疼痛评估都有,专科检查也有。
护士小 A: 但是,我们医院,按照那个评分表,给那个拄着拐杖入院的患者评估防范跌倒评分也才 2 分,我们医院 > 5 分才存在高危因素,才进一步填写跌倒高危记录单。
护士清屏:现在,有的医院看到使用拐杖的患者,就按防跌倒高危预防处理了。 我们医院之前也是评分,但是现在已经不评具体分数了,凡是年龄 > 75 岁,无家属陪护,使用助行器,主诉眩晕,有跌倒史或者使用易跌倒药物的,都给予高危或者管理,其他情况根据各科室情况,比如,眼科的,双眼视力差的,就会锁定是高危患者。
评估一个病人为什么高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起评分表,我们医院更注重护士的评估结果,分值不可靠。评分有时候很难判断,综合考虑患者身上的客观事实比较重要。
护士小 A: 这个我得反应下,希望医院科室有所改进,即为保护病人,也为护士。
临床解读
从上述两个临床护士的问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牵涉到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范畴,其中值得护理管理上聚焦的是确保护理安全的管理工具(表格)——《住院病人(成人)入院评估单》和《防范病人跌倒(坠床)评估记录表》的临床应用。
《住院病人(成人)入院评估单》是护士对新入院病人实施健康评估的实用性工具。评估单以表格式的设计便于护士通过体格检查、观察、交流等方法采集病人健康信息,识别病人护理需求和护理风险,从而有的放矢,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确保患者护理安全。
皮肤完整性栏目中的各项选项,教你从头到脚,重点关注患者压疮好发部位,高危人群流入重点监管。「带疮」入院者,此时的入院评估记录就是「洗清」你责任护士「清白」的证据。
接诊病人后,责任护士应仔细查看病人周身皮肤是否完整,特别是好发部位,判断皮肤颜色、区分潮红、苍白、黄疸还是发绀。如果皮肤有压疮或破损,需测量皮损面积、注明部位,多个部位或多个破损,应逐一对应填写清楚;在病人排泄因素的评估:大小便失禁者,有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发生压疮的危险,列入压疮高危人群的管理,继续填写单独的《防范病人压疮记录表》。
就拿入院方式来说,步行的,可以放心,但是,轮椅、平车就需要责任护士接诊时关注了,不仅是压疮高危,还有坠床(跌倒)的危险。意识状态的评估,也是如此,细细过滤,意识有问题者不仅关乎压疮,还有意外拔管、坠床(跌倒)的危险。
预防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首先要做好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建立《防范病人跌倒(坠床)评估记录表》,可帮助临床护士对有发生跌倒(坠床)危险的病人,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
患者的视力情况评估,也不容忽视,视力欠佳、异常的患者,应警惕病人跌倒坠床风险,把其列入坠床(跌倒)的高危管理范畴。
跌倒防范评估内容是病人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每家医院的评估单大同小异,各不相同,但综合起来,不外乎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病人一般情况、意识状态、身体状况、近期用药、排泄问题、其他因素。从这几个大的方面,责任护士评估出新入院病人存在任何一项内容,都认为有发生跌倒的危险。危险级别由轻到重分别用 A、B、C、D 表示。
一般情况:年龄 ≥ 65 岁,1 年内有跌倒史、合作意愿差。
意识状态:躁动、精神恍惚、间断意识障碍、持续意识障碍。
身体状况:需用助行器、眩晕或低血压、步态不稳、视觉障碍。
近期用药:利尿剂、降糖药、降压药、镇静安眠类。
排泄问题:需协助如厕、尿频、尿急、腹泻。
其他因素:病人如有其他危险因素可在其他因素栏内注明。
相应措施
1. 悬挂预防跌倒标识。
2. 向病人及家属告知可能跌倒的原因,实施防范措施。
3. 书写护理记录。例如:拄着拐杖入院的,护士会记一次护理记录单,写明「患者近日入院,因使用助行器,给予防跌倒高危预防,已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相关宣教并发放陪客证。」
4. 做好交接班。
5. 在《防范病人跌倒(坠床)评估记录单》相应的预防措施项目内打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