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急诊病人:尽量用氧气瓶

2016-04-24 09: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纳洛酮
字体大小
- | +

院前急救、院际转诊还有院内送病人做检查,对于需要吸氧的患者,你们医院是用的氧气袋呢,还是便携式氧气瓶?

基层医院急诊科日常

昨夜,值夜的急救人员接诊了一个以「眩晕待查」为初步诊断的男性患者。医生老王为他开了倍他司汀之类的药液输注,夜班护士把患者安置在留观室 1 床,一瓶接一瓶的输液。

今早,老王下班了,接班的医生床头查看患者,患者的液体快输完了,可患者还是诉「头晕、恶心」。医生跟首诊医生沟通后,建议患者继续治疗,患者和家属商议后,最终决定转院。这是医院里急诊科很常见的情景,医护人员都习以为常了。

很快,本地中心医院的救护车就到了。来接诊的医生拿出小手电筒,查看患者的瞳孔,检查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我们的朱医生赶紧上前帮忙,患者很快就躺在了他们的担架车上,护士为患者连接上氧气,把裹着布套的小氧气瓶放在患者的双腿间,以防坠落,两个人推着担架,把患者推出急诊大厅,跟我们的「120」接诊一样,把患者转运走了。这就是所谓的院际转诊了。

中心医院接诊病人,使用的是便携式吸氧装置——小氧气瓶,以往的我们,接诊时也都是用的小氧气瓶。但是现在,我们把小氧气瓶放在手提箱里搁在了救护车上,跟车载的氧气瓶一样的备用,大家现在习惯性的掂着充得鼓鼓的氧气袋,在患者从呼救现场到救护车,乃至医院的市内短途供氧,更多的用氧气袋。

短途的接诊,氧气袋足够应对,但距离较远的,氧气袋耗尽,我们也不怕,我们这时再动用车上备用的瓶装氧。由于路途较近,一袋氧气还没用完,患者就被转运到了医院。氧气袋由于轻便,充氧、携带都方便,比之小氧气瓶,在我们这里,使用的频率更高,这是我们救护车上最常用的供氧方式。

今天,看到中心医院的急救队员带的小氧气瓶,外面紧裹着淡蓝色的布套,即防滑又防摔,冬天还隔离了冰冷,看上去蛮正规的,这是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大医院的优势。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的不足之处:患者躺在车载担架车上,往救护车上转运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为患者系安全带,更为明显的是,推着往前走的 1 米多高的担架车,上面躺着头晕目眩、恶心不适的患者,竟然连两边的床档都未推上,这样,患者很有可能在转运过程中,跌落(摔落)担架车,也许会造成急救过程中的医疗护理不良事件。

临床点评  

之所以格外关注别家医院的转运吸氧装备,一是各家 120 急救站每天都要用到,二是想到了丁香园护理专业讨论版版主 zhangxy123 发起的一个话题:转运病人可不可以用「氧气枕」?

0.jpg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当时也认为:可以(用氧气袋),我们急救站短途转运用的就是氧气袋,院内陪检用着也可以,挺方便实用的,市区内也可以,短途 20 km 以内。病情危重的就不行了,要未雨绸缪。做双重准备,如车上再备小氧气瓶,有备无患。当时只想着氧气袋、氧气瓶都备着,有双重保险,这个用完,上那个,有备无患,不怕氧气不够用,仅此而已。

但是,关于转运病人时的供氧,绝非有氧气就行这么简单。

A:氧气枕的氧流量不均匀,路程要是太远,一般不建议使用,我们只有在院内陪检、送病人使用,后期没有氧气了,我都会重叠使用(氧气袋),这样的氧流量肯定不均匀。

B:一直以来,我们也习惯于用氧气枕解决转运途中的氧疗问题,对于氧疗的有效性缺乏关注,查了一些台湾的资料,早在 N 年前就不允许用氧气枕转运患者,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经常在电视上、在护理学术会议上,甚至三甲医院的转运图片中还是用氧气枕,甚至在模范、先进汇报的短片上也是用氧气枕转运病人,这个事,确实需呼吁一下,一旦病人较真起来,还真是不懈一击的。

zhangxy123:不可以,建议使用小型转运氧气瓶,有效控制流量,保证充足氧气供给。

理由:氧气钢瓶按流量 2L/min 使用时间测定,氧气钢瓶内压力 5 Mpa  ~ 10 Mpa ,持续时间 2 小时 ~ 4 小时 ;氧气枕以 2L/min 使用时间表(氧气枕最大容量 10.6KPa),持续时间 8′51″ ~ 13′30″;氧气枕以 4 L/min 使用时间表,持续时间 4′36″ ~ 6′45″(源自中国急救网),故尽可能用钢瓶转运,用氧枕者备呼吸囊——氧气枕的最大容量为 40L,因此有些转运是不合适用氧气枕的

按照护理人员的教科书《基础护理学》所述,急救采用鼻导管吸氧时氧流量为 2 ~ 4 L/min,严重缺氧时吸氧量为 4 ~ 6 L/min。如果要救助严重缺氧病人,氧气袋则必须持续施加 60 Kg 的压力才能勉强达到 5L/min 的流量。怎样才能保持 60 kg 的压力?如果仅仅凭臂力,这在院前急救时,同时兼顾那么多,根本不可能实现。

有条件作试验的朋友不妨自己试试。氧气袋的真相是:鼓鼓囊囊一包氧,大肚小口阻力大,袋中有氧吸不到。

难怪有报道说,某急救中心从 2007 年 1 月至 2009 年 4 月,共救治血氧饱和度低于百分之八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 28 名,其中男性 16 名,女性 12 名,年龄在 40 至 88 岁之间,第一时间使用氧气袋鼻导管吸氧。3 分钟后检测血氧饱和度,其中指数上升的只有 10 名,而且上升指数不超过百分之十,5 分钟后指数上升的只有 4 名,10 分钟后指数上升的降为零……

这说明,现场急救中氧气袋的使用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基本无效,只起到安慰剂的作用。

120 急救时,尽量不用氧气袋

急诊科管理者,尤其是急诊科护士长,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提高,为自己科室的救护车上,一定要配备好性能完好的车载氧气瓶,以保障急诊患者之有效供氧,提升急救急救质量;平时,要在科里对急救护士做好相关培训,让她们头脑中,对这些吸氧装置的使用有着正确、清醒的认识,在具体操作时,灵活使用。

院内一般性质的陪检,还是可以看情况考虑氧气袋的,毕竟氧气袋的使用,有着其便捷、轻便、携带方便的优势,氧气袋并不是说就一无是处了,它可以和氧气瓶相辅相成,配套使用。具体操作上,护士要事先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转运路途的长短,再做出下一步的抉择。

有护理人员就问了,那氧气瓶可不好携带啊?搞不好就会滑落、摔坏的,装氧气瓶的架子是自己定做的吗?我们也有氧气瓶,每次患者推床去做检查时,氧气瓶要么放床上,要么用小拖车拖着,好麻烦。

对此,zhangxy123 为护理人员提供她们医院的临床使用情况:自已做,让做不锈钢的师傅加工的。

95926750_meitu_3.jpg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