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个护理临床案例分享:你不应该犯这些错

2016-10-12 16:02 来源:丁香园 作者:雪仔
字体大小
- | +

护理工作需要细致、慎独,但是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学习这些案例,堵一个个漏洞。

以下七个案例,由作者整理自丁香园论坛,感谢丁香园站友分享。

案例一:葡萄糖也过敏 凡事不能想当然

那天我科收治了一例支气管感染的患者。评估时,问到药物过敏史,该患者称有青霉素过敏+葡萄糖过敏。

对青霉素过敏可以理解,但对葡萄糖过敏我认为这不可能,肯定是病人描述错误。一个人怎么可能对葡萄糖过敏呢?我们吃的食物在人体内不都是分解成糖了吗?我从来没有见过葡萄糖过敏。

我坚持认为是葡萄糖里加了药物导致过敏。因此,在首页上我没有填写「葡糖糖过敏」该项,医生也只知道患者青霉素过敏。

当我遵医嘱为患者输上葡萄糖为溶媒的药物时,患者立即出现呼吸困难,面色紫绀。幸好,经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后来进一步病史询问中,了解到患者曾多次发生葡萄糖过敏,每一次都是我们医护人员想当然造成的。

体会:虽然该患者痊愈出院,但只要想到该患者如果发生意外,我就不寒而栗,医疗事故带来的法律责任我难辞其咎。我曾经询问了,但没有与医生沟通,轻视患者的主诉。而我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我「想当然」。

案例二:「d1、d8」不等于「d1-d8」

这是发生在化疗科的真实故事。

某种化疗药的常规用法是「d1、d8」,用药共两次而已,因为该药物半衰期的问题,若第二天继续用药,会导致体内浓度过高。

结果一个新医生开成了「XX 药 d1-d8」,第二天用药时,护士没有发现问题,直接就打上了,结果病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而过了不久,又发生医生开对医嘱「d1、d8」,但是护士用错药..... 第二天护士直接给病人用化疗药。结果家属发现了,问:上次是第八天才打这个药,这次要连续打吗?护士匆忙换下,吓了一身冷汗,一个标点符号也会要人命。

体会:为避免出错,像这种「d1、d8」的用药医嘱不宜写成「d1-d8」,应该写成「XX 药第 1 天,第 8 天」。当然,科室的医生和护士,还要熟悉该科的用药方案和特点,自己学习、掌握其知识。即使医生医嘱有误,护士也能及时发现,并且阻止错误发生。

案例三:禁食注射胰岛素  突发低血糖反应

我是一名新护士,遵医嘱早餐前半小时给病人皮下注射了胰岛素,但这个病人早晨有空腹的检查要做,病人没有说,我也没有注意到病人床头的「早晨禁食」的牌子,结果病人在检查的路上就发生低血糖了,幸好家属带来糖在身上,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体会:床边有「早晨禁食」的牌子,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提示。早晨需要空腹的除了做检查,还有其它的项目,像当日手术等等。

给病人注射完胰岛素后,如果护士能多说两句,比如跟病人或家属交待半小时内进食等。这时候大部分病人肯定会说早晨不能吃东西,因为今天要进行***。这样的话,护士也能够及时发现错误请示医生并补救。

案例四:呕血咯血搞不清   资深护士的提醒

胸外科夜班,一名食管癌术后 2 天的病人,术后一直很平稳,胃肠减压(通过右鼻孔)引出暗红色血液,量也不多;有咳嗽,无咳痰、咯血。

夜间突然出现咯血,为鲜红色带泡沫血痰。胃肠减压量 2 小时增加了 200 多毫升,血性液颜色较为新鲜。左鼻孔出血,也为鲜红色血液。给了止血药,病人还是出血不止。

家属反复来找我去看,我立即打电话请示了那个诊疗组教授(当时并没有说鼻孔也出血)。教授首先考虑是吻合口出血,于是急诊行胃镜检查。结果吻合口及残胃没有活动性出血。没有阳性结果,我发蒙了。

值班资生护士和我说:「会不会有鼻出血?弄胃管时有没有很费力?」。我立刻醒悟,急请耳鼻喉科会诊,结果发现真的是后鼻道出血,给予填塞止血。第二天早上交班,主任还表扬了我,说我临床护理观察仔细。

体会:临床经验是很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机会遇上这些特殊情况。那么,日常的学习、积累、观察就尤为重要了。比如这事虽是发生在我身上,但如果我身边的同事主动来学习、请教,那么以后她碰上这种案例,就不会一脸雾水了。日常主动学习积累,多向资深护士请教,成长就是一点一滴的事。

案例五:检查不能省 经验行事风险高 

一位朋友的儿子因头皮上长了一个小包块,特来我院让我诊治。

我认真检查了一下,见包块只有黄豆大小,表皮稍有色素沉着,边界清楚,有活动性,质度中等,无触痛。考虑是一个良性肿瘤,马上就在局麻下做了全切手术。手术切下来的肿块也有边界,当时认为是良性肿瘤,觉得没有必要作病理检查,也想为朋友省一点钱,顺手就将切下来的标本丢到污桶里。

这时巡回护士过来问我要标本。我说:「肯定是良性的,不要做病检。」护士说:「还是做一下病检好,一般是这样规定的。」她马上弯腰把标本从污桶里拣出来,洗干净用福尔马林浸泡好。我看到她这样认真,就还是按规定将肿瘤标本送去做病理检查了。

一周以后,创口拆了线,愈合良好。这时病理报告也出来了,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报告是「恶性黑色素瘤」。我认为不可能,朋友为了慎重,决定再送省医学院重新病理检查,结果依然是「恶性黑色素瘤」。患儿马上开始放射治疗,虽经各种综合治疗,不久还是全身多脏器转移,八个月后死亡。

体会:从这件事情,我被这位巡回护士的办事精神感动,更重要的使我认识到,医生不要光凭经验行事,必须按医疗原则办。感谢这位护士,为我挽回了一次不该发生的医疗纠纷。

案例六:血钾忽高忽低 抽血惹的祸

一名患者低血钾,给予静脉持续泵入补钾,并复查监测血钾。白天查血钾还偏低 3.2 mmol/L,结果晚上 8 点复查就 6.9 mmol/L 了,仔细看了报告,没标溶血。当时考虑患者有心律失常病史,立即给予静推葡萄糖酸钙降血钾,后来复查又低了下去:3.4 mmol/L。

当时没想明白,结果第二天主任查房问:昨天抽血是从哪边抽的?汗...... 原来护士抽血时,新来的护士是从泵钾的那条静脉近心端抽出来的......

体会:护理操作需谨慎,不要违法基本原则,你的不专业举动会酿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切记:抽血不能从输液一侧肢体抽取。

案例七:吸氧管也会漏气   操作细节别忽视

一肺心病患者,长期卧床、吸氧,病情平稳。

突然一天主诉心慌气短胸闷,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值班医生共做 3 次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查心肌酶均正常。急查动脉血气,血氧分压较前所查明显降低,为 I 型呼衰,先后多次给予西地兰及速尿静推,并开大吸氧流量均无改善。

值班医生怀疑有无肺栓塞,请示上级医生做肺 CT 及肺灌注显像,上级医生指示:先查一下吸氧管有无漏气。经查,原来之前更换的新的吸氧管漏气了。重新更换吸氧管后,患者明显好转。

体会:护理工作无小事,这事本可以很容易就避免,却让大家折腾了半天。吸氧虽然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项目,护士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细节呀。

护理君说几句

不一定要吃一堑、才能长一智。有些坑,你可以避免。

他人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以上七个案例虽是他人的犯错案例,但此刻都转化成了你的经验,不是嘛?

觉得文章好,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吧。

编辑: 郑梦桔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