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让犯错变得困难些,停止批评护士个人,转而关注我们的医疗系统安全性的建设,或许这才是犯错的价值。
从一例抽错血案例开始说
抽错血,临床上会有不同的情形,例如少抽了重要检验项目,A 患者的血抽到 B 患者那里去了,等等。工作中你是否也经历过抽错血事件呢?当护士发现抽错血以后,你会主动报告吗?本文将与你分享一例抽错血的案例。
42 床肖某与 44 床段某住同一个病房。上周二上午,42 床肖某晚上请假回家,早上返回病房要求责任护士 A 抽血。A 护士找不到他的真空管,但却找到了 44 床段某的真空管。
A 护士怀疑后夜班护士 B 抽错了血。护士B 回复:早上给 44 床抽过 2 管血(血生化和血常规)。
可是,44床明明没有抽过血....
而通过病历系统查询,虽然 42 床未抽血,但他的血常规报告已经出来了。同时,在检验科找到了 42 床肖某的血常规真空管。见图 2。
由此推断: 42 床血常规真空管里面装的是 44 床的血标本。
补救:联系检验科,将 42 床的血常规报告取消,重新打印条码,分别抽取 42 床、44 床的血常规标本。
案例分析:经过了解,责任护士反映,周二后夜班全科有 20 多个病人需要抽血,目前因为系统更新,PDA 扫描不灵,采血前可能没有用 PDA 进行扫描核对。事后,B 护士回顾,采血前只核对了其中一个血生化真空管,血常规真空管上的信息未进行核对。该案例的根本原因是:身份识别制度执行不到位。
科室改进措施:
1. 科内进行讨论分析,提高护士对身份核对重要性的认识。
2. 联系信息科,反映 PDA 扫描存在的问题。
3. 督促责任护士加强患者及家属教育,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增强患者主动参与身份核对意识。
4. 护士长加强对身份识别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
抽错血后 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
发生抽错血的事件以后,如何向病人解释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 42 床病人来说,好办,重新打印条码,为他抽取正确的标本。
对 44 床病人来说,因为早上已经采了一次,如果再去采血就要给她一个解释。由于本案例中的抽错血事件是由护士发现的,病人并不知情,建议大家可以告诉病人,标本不合格,需要重新抽取。
这样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欺骗病人,而是如果你告诉病人,是护士抽错血,这样会让病人对护士的专业水平产生怀疑,并且可能会揪住这一点不放。
但如果是患者本人发现的,轻务必坦诚告诉患者(该患者通情达理,好沟通):由于护士没有仔细核对,早上的血抽错了,不过幸亏护士及时发现,没有影响检验结果的判断,只是要再被扎一针就好。然后,记得一定要道歉。
提醒:与患者沟通前,要评估患者与家属的性格特点,平时对医生、护士的信任程度等等。大都数患者和家属还是通情达理的,如果是难沟通的患者,必要时务必请主管医生或科主任出面解释,不要自己私下和患者吵起来。
我们医院鼓励上报,该护士也采取主动上报,医院对于上报还给予 20 元的奖励,而且 PDA 扫描仪的问题也引起了重视,近期会尽快修复。
抽错血或用错药 你会主动报告吗?
当你发现自己抽错血或者用错药,你会主动报告吗?有些护士也许会隐瞒不报,一来担心身边同事会有想法,二来担心会受经济处罚。
其实,抽错血还好,按照上面的处理办法,上报即可,一般可以处理好。很多医院为了鼓励上报,也都设置了上报奖励。
但是,很多护士用错药后,往往不敢上报,因为后果更严重。
为什么护士不敢上报?
护理工作中,用药错误不可避免,包括用药错误和险失事件(near miss,即及时发现并中止错误,未造成不良事件),但及时上报这些失误,分析引发错误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干预,才是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的有效方式。
有研究表明,护士在用药错误和险失事件上报中,存在明显的漏报行为。究竟何种原因导致护士不愿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呢?
近日,来自马里博尔大学的Dominika教授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旨在揭示影响护士上报行为的因素。文章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杂志。对于用药错误,主要影响因素为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
组织因素:主要是指护士所在单位的管理文化、所使用的报告系统以及管理者对待犯错的态度。
个人因素:主要指护士心理上的恐惧、责任感以及教育或技能水平。
用药错误及时、客观、完整地上报,对于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意义重大,对于用药错误,文章作者 Dominika 教授用 To err is human, to share is divine 来形容:犯错并不可怕,分享出去,让同行汲取教训而得以避免,这才是关键。
一个满是问责与惩罚的工作环境,一套低效复杂的上报系统,亦或者人员本身对错误上报的低层次的认识,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上报行为。
请停止对个人的谴责
当然,不少医院慢慢意识到上报的重要性,完善系统,鼓励上报。
但护理君询问了几个身边的小伙伴,大家的反馈却不如意。
某护士向我们反馈,科里前阵子某护士发生用药错误,领导先劈头盖脸训斥犯错护士:你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院没错还天天被人揪着尾巴不放呢, 你现在这样不是给咱们科找麻烦吗?
然后,护理部召开紧急会议, 科室本着对患者负责、对护理部负责 、对医院负责的态度, 扣发护士当月奖金,全院通批评。
甚至,如果出现严重输液错误,我们医院会辞退犯错的护士。
可是,输错液的护士辞职了,可能还会有下一个护士犯错,但是系统改进了,其他护士想犯错都不可能。让护士犯错变的更困难,这才是进步!
举个例子,有没有办法让护士不再发生把腹透液输入静脉呢?(这是真事,护理君之前的医院就出现这种情况....)。答案肯定是有的,利用现有技术,完善身份核对的流程;对易错药品或特殊药品的包装作出改进,比如将腹透液的橡皮塞换一个颜色或者材质,和普通静脉输液的包装作出明显区分,这样就会增加犯错的难度。
于管理者,应营造一个以教育和鼓励为主的工作氛围,提供一套高效省时省力的上报系统,关注系统安全,停止对个人的谴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于护士自身,则需要认识到上报的重要性,犯错不可怕,分享出去,让同行汲取教训而得以避免,提高自身责任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我们要停止对个人的谴责,没有坏的人,只有坏的制度和流程。
如果你觉得有理,请转发,也欢迎大家在文末说说自己的看法。
本文参考:
1. Barriers to reporting medication errors and near misses among nurses:A systematic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