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失去功能中超过 40% 发生于导管堵塞,而导管血栓性堵塞是 PICC 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我科发生 1 例 PICC 导管血栓性堵塞,经处理后,导管再通,现将经过介绍如下。
案例分享:PICC 堵管怎么办?
患者,女,51 岁,拟「宫颈癌术后」于 2016 年 12 月 5 日入院。入院时带入 PICC 导管一根,置管时间为 11 月 30 日,敷贴固定处有一水泡。
12 月 7 日予换药一次,水胶体透明贴固定。
12 月 12 日 9:30 再次更换敷贴,见破损皮肤已愈合。
12 月 13 日 8:30,责任护士准备为患者输液,经评估发现体外导管部分可见回血。见下图:
护士查看医嘱,前一日的静脉用药包括硫普罗宁、昂丹司琼、奥美拉唑、奈达铂、肌苷、参麦,而在奈达铂前后有 0.9% 氯化钠注射液输注。再查看凝血功能报告,D-二聚体为 481ng/mL(参考范围:0-278),其他项目均在正常范围。
于是护士用 10 mL 注射器抽肝素盐水后回抽,导管内回血断断续续被回抽入注射器内,见下图,但轻轻注入肝素盐水有阻力(提醒:忌用力推注,有发生导管破裂及将导管内积血注入的可能)。
责任护士报告主管医师,为排除静脉血栓,医嘱予行血管 B 超。
超声所见:双侧上肢静脉内径正常,内未见明显栓子回声。 PICC 管腋窝段可见条状强回声区,范围约 29*0.9 mm。考虑导管内血栓堵塞。
接着,请血管外科会诊,建议先予低分子肝素 0.4 mL q12 h 皮下注射抗凝治疗,然后用注射器负压回抽,不建议溶栓。
11:30 遵医嘱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15:00 再次用注射器缓慢回抽导管内的回血。刚开始体外导管部分的回血断断续续,更换了 6 个注射器后回血通畅,见下图。
然后用肝素盐水封管,输液前评估,导管内无回血,经 PICC 导管输液,最快滴速达 120 滴/分钟。
顺利完成「通管」,但仍然给笔者留下疑问,为什么会发生导管内回血?发生这种情况,选择抗凝还是溶栓?
案例思考:发生堵管 我们如何应对?
问题一:为什么会发生导管内回血?
才留置 12 天的 PICC 导管发生堵塞(前一天输注时滴速还正常),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血液反流?
经了解患者无咳嗽咳痰,晚上睡觉时处平卧位,肢体未受压。进一步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异常活动,患者回想起晚上八点左右因大便困难,曾经用力排大便。这样,总算找到了原因:大便用力致胸腔内压力增高导致血液反流。
问题二:血栓性堵塞,抗凝还是溶栓?
PICC 导管发生血栓性堵塞,该如何处理?是溶栓还是抗凝?笔者在 10 年之前曾经用脲激酶溶栓疏通过导管,但之后一直未再用过。虽然没有记录数据,但至少这 5 年未发现 PICC 导管内回血现象。本来计划尝试使用溶栓剂,但使用溶栓剂必须要有医嘱。请血管外科主任会诊后,不建议使用溶栓剂,建议用注射器缓慢回抽。图 6。为从导管内回抽的积血。从抽出的注射器内看,未见明显的血凝块。
导管血栓性堵塞知多少
PICC 导管堵塞原因有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堵塞两类。血栓性堵塞可通过溶栓治疗再通道管,非血栓性堵塞一般由于药物配伍禁忌药物沉积所致,很难再通导管,所以更要注意防范。
血栓性堵塞的表现
部分或全部回抽或注入困难;部分或全部堵塞,伴有疼痛、水肿和/或静脉扩张,提示需行造影检查确认有无导管腔外的血凝(血栓形成);输液泵持续高压报警;堵塞可以突然发生,也可能是持续加重。
血栓性堵塞的原因
1. 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2. 导管末端位置不正确、导管异位导致血栓。
3. 导管维护不当,冲洗导管不充分;
4. 病人高凝状态(该患者是妇科恶性肿瘤)。
5. 胸腔内压力增高,如咳嗽、心力衰竭等胸腔内压力增大致血液反流。
提醒:血液返流至导管内血液凝固导致导管堵塞,常见于穿刺侧手臂负重,穿刺侧肢体过度受压或弯曲,肢体穿刺部位下垂重力增加,打喷嚏、咳嗽、大便用力致胸腔压力增高造成。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尤为重要,穿刺侧手臂避免负重;睡眠时避免压迫穿刺肢体等。更换液体不及时导致血液返流可堵塞导管;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察,及时更换液体;使用输液泵、注射泵应设报警,保证液体持续输注。
导管堵塞的预防
1.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置管(如需要长期使用拐杖的病人可选择使用输液港或头静脉置管);
2. 选择适宜的 PICC 导管,如三向瓣膜式导管有助于预防血液回流管腔内(但案例中的患者使用的也是三向瓣膜式导管);
3. 置管后常规做 X 线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正确;
备注:PICC 置管尖端理想位置是上腔静脉下 1/3 段,以临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为最佳,在此位置导管与血管壁成平行状态,且可以顺血流在血管内而自由漂浮,则导管阻塞的风险降低。
4. 没有禁忌证的病人可预防性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
5. 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内膜的损伤;
6. 采用正确的冲封管技术及正确的冲管频率(冲管间隔时间以保持导管通畅为前提,可以 24 h、12 h 或 8 h 冲管一次);
7. 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输注两瓶药液之间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8. 如果发现输液滴速减慢,可用 75% 乙醇 2 mL 注入导管内,停留 20-30 min 后抽出至见回血弃去,立即用 20 mL 生理盐水冲管,可以帮助清除导管内沉积的脂肪乳;
9. 输注脂肪乳剂要定时冲管;
10. 定期复查胸片,确定是否发生导管易位;
11. 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
导管堵塞的处理
1. 检查导管是否打折,病人体位是否恰当,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
2. 用 10 mL 注射器缓慢回抽,抽出血凝块,不可用暴力推注,以免导管破裂造成导管性栓塞。
3. 根据堵塞程度进行处理:
不完全堵塞:速度减慢的初期,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脉冲冲管无法缓解,用 5000U/mL 脲激酶,注入 1 mL,保留 30 min,回抽后弃去,立即用 20 mL 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完全堵塞:表现为冲管阻力大,无法冲管,无法抽到回血,输注困难。立即采用 5000U/mL 脲激酶三通负压再通。
4. 通过 B 超或血管造影确定是否存在导管易位、导管损伤、导管外的血管堵塞(血栓或纤维蛋白鞘形成)等,以确定后续处理。
5. 利用负压注射技术冲洗技术使导管再通。
6. 导管再通失败时拔管或重新置管。
7. 碳酸氢钠、盐酸可分别用于酸性或碱性药物导致的导管内半堵塞或堵塞。
导管溶栓负压再通技术
三通分别连接导管、20 mL 空注射器、装有脲激酶注射器,开通空注射器与导管连接通路(此时脲激酶注射器端关闭),回抽后关闭该通路,使导管内形成负压,开放三通使脲激酶注射器与导管相同,脲激酶进入导管内,保留 0.5-1 h 后用 20 mL 空注射器回抽通畅,再用 20 mL 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如果回抽不畅,再重复以上步骤数次直至再通,如果不能溶栓再通,多为非血栓性堵塞,可考虑拔管。
参考文献:钟华荪,李柳英.《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本文来源:护理时间(微信搜索:护理时间,学习最新干货,推荐你们身边的护士 mm 都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