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现代养生杂志发布了「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一文,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使安全护理成为精神科病房护理中的首要任务,安全护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且也间接影响到医院的综合效益。医院管理中有关精神病病房护理管理体制、病区环境设置等,目的均在于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避免出现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精神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 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或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都是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一些年轻的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自我防范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书写病房巡检记录时,书写不规范或记录不详尽,查房记录流于形式,为潜在安全隐患创造了条件。 由于日常护理工作繁琐沉重,护理人员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意外事件。
2. 医院管理方面
当前医患比例严重失调,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导致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例。部分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以维持每日的就诊需求,一些没有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没有经过培训便直接上岗,导致护理质量不高。一些医院没有为患者设置相应的活动场所,且病房设施和护理用具简陋,无法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3. 患者自身方面
精神疾病患者与其他患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精神意识不受自主控制,在精神疾病相关因素或者幻觉的支配下,常常会出现袭击他人和自我伤害的异常举动,严重危及患者自身及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临床治疗或护理中,患者自身理解能力较差,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较低,甚至出现抵抗行为,极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医院对精神病房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模式,虽然保障了人员安全,但这种管理模式会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不但不利于精神疾病恢复,而且还会加重患者病情。
4. 患者家属方面
患者家属没有意识到精神疾病潜在的危险性,认为患者的日常生活交由护理人员打理即可,不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一些患者家属甚至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将刀具、玻璃等危险品带入病房。由于部分患者病程较长或者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家属失去信心便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使其对社会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应对策略
1. 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强化安全意识
医院应当根据本院精神病房护理现状,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包括护理人员管理制度、探视制度,针对病房护理人员的特殊性强化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促使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其作为日常护理依据,不断提高护理水平。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交流研讨会,向其介绍真实典型案例,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
2. 加强病房设施方面的安全管理
精神病房的设计应当有别于其他科室病房,进出口不宜过多,还要安排专人负责出入人员检查,在卫生间、浴室地面采用防滑地砖,设置安全扶手,管道、电线、电源插头等要布设合理,尽量避免暴露,对于针线等危险物品要及时收回,并实行严格的物品交接制度,如出现丢失物件需立即查找,避免对患者人身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封闭式的病房管理模式并不适合患者身心恢复,医院应当为患者创造一个开阔的疗养环境,组织患者多参加户外锻炼,为其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3. 设置必要的娱疗项目
患者长期住院必然会导致心情压抑,因此需要设置合理的娱疗项目,包括手工制作室、书画室、体育活动室等,鼓励患者经常参加娱乐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患者自身疾病恢复,也可改善患者身心状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医疗环境。患者参加活动期间,要安排资深护士负责娱疗室日常工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 患者家属安全意识宣导
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精神疾病的潜在危险性和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追踪出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活动情况,并根据患者情况对家属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给护理人员。
小结
精神病房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健康,更直接关系到整个病区的医疗环境,在精神病房安全管理中,护理人员责任重大,承担着精神病房主要的护理任务,但是病房的安全隐患不仅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疏忽,还来自于患者自身和家属的消极因素,只有合理排查各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制定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相关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为患者疾病恢复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满意的医疗环境。
注:本文由陈昌梅制定,发布于《现代养生》杂志 2015 年 5 月第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