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注伤坐骨神经?一文读懂儿科肌注五个问题六大并发症

2017-11-04 08: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纳洛酮
字体大小
- | +

有护理人员在论坛里发帖:请问各位老师此处肌注是否合理,有无神经损伤的危险?(一岁小儿肌注头孢类消炎退烧药)。这种肌注不当引发的情况,不仅会对患儿带来不利影响,更易引发医患纠纷。

因为小孩太小家长喂药很费劲,患病后有的家长常常会要求医生为患儿肌注用药的,在门急诊、社区诊所、基层医院等临床一线,为患儿肌内注射抗菌药物、退热药物的情景,就更多了。

但是,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一个严峻现实是,小儿肌注药物吸收不好,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儿童的解剖特点导致肌注时比成人更容易出现神经损伤,由于小儿的肌肉薄嫩,肌注时容易引起肌注部位的肌肉永久性的伤害,如臀大肌萎缩等肌内注射并发症。

小儿用药适合的给药方式是什么?

小儿给药适合选用口服或静脉用药方式。如果不是紧急抢救、来不及开通静脉通道,尽可能不要采用肌注的给药方式。

遇到患儿肌注的医嘱,护士如何选择?

《基础护理学》肌内注射法注意事项中,明确指出,对 2 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话题答案来了!)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是当下儿科最常用的肌注用药方法。

定位法

(1)以示指尖和中指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其示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

(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准)。

上臂三角肌注射:是适龄儿童、婴幼儿进行免疫接种除皮下注射之外,最常选用的注射方法。

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 2-3 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薄,只可作小剂量注射。 

儿科肌注有哪些注意点?

1. 小龄儿童能不肌注就不肌注,尤其是预计要多次给药治疗时。

2. 2 岁以下患儿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给药。

3. 中药与西药针剂不宜在一个注射器内配伍,应分开应用。

4. 只可作小剂量注射。

5. 消瘦及患儿肌内注射时,进针深度酌减。

6. 用药前参阅药品说明书。

儿科有哪些药物不能肌注?

含有苯甲醇的注射液:由于苯甲醇肌注易引起儿童臀肌挛缩证(俗称青蛙腿)的不良反应,含有苯甲醇的所有注射剂均要求「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局部吸收差易成硬结的药物:地西泮等药物,脂溶性高,肌内注射后吸收不规则且慢,也不完全,而且容易产生硬结。说明书特别提醒:反复肌肉注射本品可引起臀肌挛缩症,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临床用药须知》(2010 年版)提到:安定注射液儿童用药只有静脉注射一种给药途径。

局部刺激性大的注射剂: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酸碱类针剂等药物可引起较强的局部刺激,浓度过高可引起局部剧痛、炎性反应和坏死,极易诱发医患纠纷。

肌注有哪些并发症,如何防治?

1. 肌挛缩 

是肌内注射引起的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局部反复接受肌肉注射有密切关系。肌注既存在针刺创伤引起局部渗血、水肿,也存在药物的局部刺激和吸收不良的情况,这种创伤性、化学性刺激导致局部肌膜、肌肉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变化,进而导致骨膜增厚、肌肉纤维化及瘢痕挛缩,造成局部功能障碍。以臀肌挛缩症最多见,多发生于儿童期患者身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防治措施:

(1)尽量减少及避免滥用肌肉注射。

(2)掌握好注射的深度,避免将药液注在肌膜上。

(3)对于确需反复多次肌注者,应选用局部刺激性弱的药物。

(4)应避免对小儿采用局部的反复注射,注射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5)非手术治疗:对局部作必要的热敷、按摩、微波照射,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药液的局部离子导入法处理等。

(6)手术治疗:对于症状明显、功能障碍严重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对局部挛缩组织作切断及部分切除术,能有效地松解粘连,达到治愈的目的。

2. 硬结   

多见于长期反复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局部注射刺激性大、吸收困难的药液,注药深度不够,未能深达肌肉组织,而仅在皮下或肌膜中造成吸收不良,这些因素均造成对局部的刺激而产生硬结。

防治措施:

(1)预防:避免滥用肌注。避免或少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掌握好肌注深度,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给药。

(2)治疗:A 新鲜马铃薯片贴敷,取新鲜马铃薯洗净,切薄片贴敷于硬结表面,干时即更换新片,每日 4~6 次;B 局部湿热敷,每次 30 分钟;C 微波局部照射,每日 2 次,每次 30 分钟。

3. 神经损伤

因臀部肌注最多,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几率最高,在小儿更易遇到,应引起重视。坐骨神经损伤,年龄稍大者患儿能诉说患肢放射性痛,但年幼者仅表现为烦躁哭闹、患肢拒动、被动活动时每致患儿哭闹或加剧。可表现为患肢运动障碍,跛行,膝踝关节屈曲无力,久病者可出现患肢肌肉萎缩,肢体变细。

防治措施:

预防:掌握准确的肌注部位,避免用刺激性大的药液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一旦发症,首先应停止再局部肌注,同时对局部进行红外线或电磁波照射、按摩理疗等处理,再结合全身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也可用活血通络类中药汤剂塌渍治疗。

4. 感染

主要发生在注射部位消毒不严的情况下,久病卧床或大小便失禁、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防治措施:

预防上注意注射部位的无菌消毒,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有质量保障的注射药液,以确保安全。一旦发生感染,应该积极使用抗生素治疗,局部加用红外线照射,可加速治愈,必要时切开引流。

5. 无菌性炎症反应

主要见于在使用油剂药物,或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较难吸收的药液的病例。这是由于注入的药液在局部吸收不完全,药液滞留于局部,形成假性囊肿的缘故。

防治措施:

预防要点在于避免长期反复局部注射难于吸收的药液,同时掌握好选位和注射的深度。一旦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应及早作局部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药物一经清除,预后良好。

6. 坏死性筋膜炎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局部无菌技术差,致使细菌从注射口深入筋膜组织而引起筋膜感染坏死,甚至发生败血症。

防治措施:

预防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掌握正确注药深度,使药液不致于滞留在筋膜层,同时应注意尽量少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治疗上首先应作全身的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同时应积极彻底清除坏死的筋膜组织,防止毒素的再吸收。

参考文献

1. 安定注射液说明书.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加强苯甲醇注射液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5】263 号)

3. 临床用药须知,2010 年版.

4. 张志清. 护士必知的 200 个用药问题.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8.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