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打针痛,我要投诉!

2017-12-12 14: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逆风飞扬
字体大小
- | +

周一刚一上班,10 床的一位老病人就跑上前来,说要投诉护士小王。

事情原委

细问之下,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护士小王在给 10 床病人打针的时候,选择了一根靠近桡侧的血管进针。病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痛,而且是持续的痛。

当液体打开后,小王利落地贴上胶布,固定好针头,顺便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并告知病人不要随意调节滴速,然后准备转身离去。病人不干了,说我打针的地方一直说疼,你却一直跟我说些不相干的,你不能换个地方打吗?

小王只好折返回来,挤压了一下输液管,回血非常好,而且打针的地方也没有红肿,没有畸形,没有关节、没有发烫,所输的液体既不是类似脂肪乳一类的高分子高渗透性的营养液,也不是添加了氯化钾能够导致疼痛的液体,更不是什么肿瘤药物、刺激性药物,就是一普普通通的抗生素,她就跟病人说:「没有任何问题,回血很好,输液也很顺畅,先观察一下吧!」然后小王就走了。

等到液体输了一半的时候,病人的疼痛还是没有缓解,他实在是受不了了,就直接拎着液体跑到了护士站,要求小王给拔针。小王再次重头到尾检查了一番,还是没有发现可疑之处,只好又跟病人解释了一番。

不管怎么说,护士小王最终还是给病人拔了针,重新穿刺。但病人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他觉得护士没有把病人的感觉放在第一位,自己已经多次要求重新打针,小王则一直坚持己见,造成自己承担了不必要的痛苦。

这事儿要说怪小王吗?也不能全怪她!

临床上打针,很多护士都不愿意打回头针,因为麻烦,也因为不必,护士的工作琐碎而繁重,如果病人的针都好好的,却因为自己的主观判断,要求再打,那护士的工作量岂不是翻倍?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小王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专业判断,并没有错。病人血管通畅,没有畸形,没有红肿,回血良好,不属于拔针的指征,她认为是病人对打针有一定的心理负担,主观上感觉过敏,将疼痛的感觉放大,才造成一直疼痛的假象,可能输一会儿液体就好了。

疼痛原因分析

临床上像 10 床病人出现的这种情况,其实很少见,多数护士没有碰到过,何况小王还很年轻。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从更深的层次来讲,护士应该给病人拔针,重新更换针头、更换部位进行穿刺。

病人穿刺的部位出现疼痛,排除药物影响及刺穿或者有一半针头留在血管的原因外,还有两个大的原因。

其一,一次性针头固定不良,导致针头紧贴血管壁或者碰触到血管壁。

这种操作会牵拉血管,扯动了静脉壁和真皮,对痛觉神经末梢形成了刺激,导致穿刺部位持续疼痛,这对于感觉过敏的病人尤其明显,有时候即使重新固定针头,也很难消除疼痛,需要拔针重新处理。

其二,末梢神经伴行为,这一点最容易被忽视。

有些看官可能觉得是小王从桡侧进针的原因,因为相对尺侧来讲,桡侧手背分布的痛觉神经更密集,几乎覆盖了手背的五分之三。而尺侧的神经神经却没有那么丰富,所以选择尺侧进针,病人的感觉会下降很多,至少不会疼痛。这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在点上。

上述案例,病人的疼痛一直没有缓解,说明穿刺的部位碰触到了末梢神经,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能缓解,这是很罕见的,但确实存在。

其三,天气寒冷,液体过于冰凉。

寒冷能够直接刺激血管,造成血管平滑肌收缩,引发疼痛。这种情况,建议在输液管的地方加个热水袋过一下。如果有条件,第二天准备使用的液体最好放在恒温或者温暖的环境中存放。

其四,滚针。

所谓滚针,就是护士之前在这跟血管上进行过穿刺,且时间很近,不超过一天。拔针后,病人因为各种原因需要继续静脉补液,护士找不到条件更好的血管,只好退而求其次,两害相权取其轻,再次选择了这跟血管,并在原穿刺部位的下方进行穿刺。因为血管上次的伤口尚未痊愈,针头经过的时候,造成伤口再次撕开,并随针头送入,牵扯到血管壁和真皮,造成疼痛。

建议: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一般来说病人是不会愿意在打针上买一送一的,除非他确实忍受不了,才会要求更换穿刺部位。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还是以病人的第一感觉为基准,及时穿刺没有什么问题,如果病人喊痛,且不是药物、液体的原因,通过处理疼无法缓解,还是建议拔针重新穿刺。

本文作者:逆风飞扬,护士长,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