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分享:这样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就已经成功了80%

2017-12-09 10:3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张瑜
字体大小
- | +

静脉穿刺技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而静脉穿刺中难度最大的是小儿头皮针的穿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病了本就让人着急,心疼不己,如果一次二次穿刺不成功,父母就会有很大的怨言,说话难听是轻的,严重的可能引起打骂护士的行为。所以熟练掌握小儿头皮的穿刺技术非常重要。昨天特意请教我院儿科护士长,探讨经验,总结了一些小儿头皮的穿刺经验,分享如下。

首先,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镇定自若,慌而不乱,无论家长对你如何怀疑,小孩子如何哭闹,都不要影响自己的心情。轻松,愉快,自信无疑会让家长改变对你的看法,熟练,规范,恰到好处的沟通会让他们给你加分,一针见血会让他们对你心服口服。充分的准备工作在穿刺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让孩子平躺在高度合适的治疗台上,颈下垫枕头,交待家长双手十指从耳后自然分摁住其头部,使头部不左右摇摆,把孩子双手并拢在身体两侧,上身前倾压住孩子,同时不能让孩子的脚蹬着自己的身体,因为在进针的瞬间孩子会因疼痛使劲一蹬,脚有了着力点,就会使身体向前冲,此时护士就是不推进针头,针头也会在孩子头冲的时候快速前行而穿透血管,必要的时候可多人帮忙固定孩子的双膝。另外备适量的敷贴和一根足够缠绕头部一周的胶布或自粘绷带。

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之后,要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

选择的时候,首先要先区分好动,静脉。动脉指腹按压后有搏动感,较粗,外观呈紫红色,易滑动,穿刺后快速回血,呈鲜红色,同时孩子惊恐一般的哭啼。要么回出的血液不进,要么液体进去后针头周围呈树枝状分布。静脉外观呈浅蓝色,不易滑动。

额正中静脉粗、直、即使孩子头部活动,也不至于渗漏,一般为首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虽然比较浅、直,明显、相对固定,但因血管较细,所以穿刺难度相对增大;耳后静脉稍粗,因皮下脂肪厚,进针的角度不好掌握,还会因家长胳膊抱孩子的时候不小心碰到而渗漏;颅骨缝有一根较粗、直,但充盈度不高血管。眶上静脉进针的时候尽量离眼睛远点,因孩子眼睛在睁开上抬眼皮的时候容易渗漏。选好血管后要剃除血管周围的毛发,剃的时候先用温水或酒精与皮肤平行的方向湿润,再轻轻剃除,一般直径约 5~10 厘米。

严格消毒后,评估静脉的深浅,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血管,皮肤,选择适宜的角度进针。能一眼看到的是比较浅的血管,一般进针角度为 5~15°,针尖过皮内后,平行缓慢刺入血管,见到回血后再前行少许即可;小儿头颅额缝、冠缝、矢状缝、穿刺时应该在孩子使劲哭闹的瞬间,血管因充盈看得最清楚的时候以适宜的角度进针;对模糊不清的血管,可以远距离观看,慢慢体会血管走向、深浅,这个时候护士的感觉就非常重要,有时候在进针的过程中冥冥之中有人指引你向左向右,深入浅出。在穿刺之前首先要选择自己认为把握大的血管。

头皮静脉因分布广泛,又不能用止血带,因此在穿刺的过程中回血慢、少。当觉得针己进入血管,穿刺也有落空感,但仍不见回血时,不要急于拔出针头,应该停下来挤捏输液器下段的橡胶软管或者改变针头的方向、角度,也可以在保证无菌的情况下把针头和输液管的连接处断开,慢慢就可见到回血。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排气的时候将调节器向上移至莫菲氏管下端,因调节器离针头越远,输液管内的压力越小,这样回血就快些。

针头的正确固定,也是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重中之重,穿刺好以后,左手食指按压针柄,针柄如若悬空可用大拇指轻轻抬起与头皮平行,同时用棉签头垫平,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一条在棉签头两端回折,一条盖住针眼,再将头皮针绕圈后用 1 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范围要适宜,而且尽量将胶布集中粘贴,再将输液管前端固定于穿刺部位同侧耳廓上,因为耳廓无汗腺分布,不易脱落,然后用准备好的长胶布或自粘绷带缠绕头部一周,这样会非常牢固,不会因孩子哭闹出汗而无法固定。

交待家长正确的抱住孩子,即胳膊从孩子穿刺部位的对侧搂抱孩子,同时这只手握住孩子对侧的胳膊,将其另一胳膊放于自己的腋下,防止其举起手来扯掉输液针头。

穿刺的过程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血管分叉处尽量不要做为穿刺的对象,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可在离血管稍远处进针,尽可能避免针头到达分叉处。因为小儿头皮血管是呈网状分布,无论哪个方向都不影响它的流通,所以选择血管的时候不要顾忌太多,只要血管看得清,弹性好,即便是穿刺过的血管,在穿刺点前后方都可进针,如果这条血管的后方清晰,弹性好,可呈离心式穿刺,液体不经过以前的针眼,所以并不影响它的流通。

对有把握的血管可快速进针,减少疼痛,难度大的一定要进针慢,在慢中找感觉。对于非常细的血管要选择 4 号半的针头,或者用热毛巾湿敷 3~5 分钟,这样可使血管扩张。如果孩子出汗太多,固定之前用千毛巾擦干后再做固定。

总之在给孩子做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无菌,耐心,细心,小心,力争做到一针见血,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满意度。

本文作者:张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管护师。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