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块大石头、很多碎石、一堆细砂和一小桶水,装进一只事先准备好的铁桶里。结果,有人能放进去,有人却放不进去。
也许听过这个故事的人会觉得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能把这些物品装入铁桶的最佳的方案当然是先装大石头,然后才是碎石、细砂和水。如果顺序反了,桶里可能无法装进所有物品。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工作流程的问题,在护士的日常工作中,每天都要面对很多这样的问题,但有些护士却不能很好的统筹安排工作,尤其是一些新手,尚未搞清科室的状况,无法有计划的安排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造成工作拖沓,忙乱无序,眼睁睁开着同事欢呼雀跃洗手下班,自己却还要在工作岗位上慢慢收拾自己的烂摊子。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搜寻了一些能够轻松应对上述工作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随时备一个小本子或者笔记本,放在工衣口袋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小小的本子可以助力你的工作有序开展。在病房里,作为护士长,更要有携带本子的习惯,方便随时记录一些必要的内容,科主任交代的工作,院领导查房或者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这个同事打个电话叮嘱个事情,那个护士打个电话要求调个班,凡此种种,手头那么多事情要处理,不可能第一时间解决,也不可能完全记得住,如果有记本子的习惯,这些都不是小事,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处理,并记录必要的过程,工作可谓得心应手。
护士也一样,携带一个小本子可以带来诸多方便,比如,接班后,如果本人是带班组长,就要按照当日参加工作护士的状况,按照能级进行分床匹配,把所有的工作进行系统的安排,并记录在小本子上。各位护士看到自己分管的床位之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不但不容易遗漏,事后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还具有追溯性。
开始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小本子中就要记录今天自己负责的床位,危重病人数量和重点执行的内容,特殊治疗如更换管道、记出入量、定点执行给药、监测血糖、健康宣教等,同时周工作重点要关注,比如护理班的护士,周四要更换科室蒸馏水,晚间要进行空气和物表采样等,如果及时登记了,就不会出现遗漏。
对执行完毕的项目,在后面打个「√」。没有执行完毕或者因为病人原因无法执行的,要向下一班的护士进行交接,同时跟管床医生进行沟通,调整治疗方案或者暂停相关护理等等,都是工作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然,如果觉得小本子不好记录,自己也可以做个表格,把每个班次工作的项目记录在上面,然后结合当天工作的实际,进行合理分配,一样可以达到有序的效果。
见缝插针,一心二用
一个护士宁愿负责 15 个到 20 个病情稳定的二级护理病人,也不愿意负责一个病危且有很多治疗的病人,原因不言而喻。一个危重病人太让人心累,医生的临时医嘱多,各种治疗几乎无法停止,多巴胺、肾上腺素、胃肠营养液、更换引流管、气管护理等等,分分钟崩溃的节奏。
在病房里,每位责任护士都要负责一定数量的危重病人的。这个时候,护士在交接班时就要仔细认真,该床头交接的一定不能省略,查看病人的皮肤、管道、用药、医嘱、生命体征和床单位,能在接班的时候就把一些可以处理的事情做完就最好了,比如床头比较乱,可以告知家属医院的要求,让她们配合整理好。同时,一定要跟陪人做好沟通,交代清楚重点关注的地方,离开床位时告知自己上班固定在哪几个位置,以免有情况的时候找不到自己出现不愉快的事情。
至于一般的病人,在交接班的时候,可以执行一些看似随意但有必要的宣教,做护理、翻身拍背的时候告知如何进行有效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如何避免压疮等;做治疗、换接针水的时候,告知需要配合的要点,药物的基本作用。
关于大输液,最好事先有个统筹的安排
临床工作中,输液是护士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有些护士因为没有很好的了解输液的情况,接班后就开始盲目地开展工作,导致自己忙到像是踩着风火轮,四处灭火,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月工作考核经常不达标。
一般情况下,病人第一组液体是 100 ml 或者 250 ml 溶媒的抗生素。但其实很多护士并不了解抗生素的使用规则。我们以头孢类抗生素为例,输注的时间过长,有可能血药浓度根本都达不到 MIC 的 90%,即使达到了,也很快就下降到有效浓度以下,达不到应有的作用时间。
美《注射药物手册》中建议:头孢类溶解在 50~100 mL 输液,10~40 min 输完。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中规定:即便为了工作方便,也只能在输液前 30 min 内加药。
一般病人(无心脏病)100 mL 注射液尽可能在半个小时内输完,有特殊原因的病人如伴有心脏病者也尽可能在 1 个小时内输完。
如果按照上述要求的话,我们打上 100 mL 的针水之后,很快病房就会铃声大作。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为了方便起见,要先统筹安排输液次序。可以先打第一组是 250 mL 抗生素的病人,并调节好滴速,最好相对慢一点。然后再注射第一组是 100 mL 抗生素的病人,同时,挂上第二组液体(最好是水剂配制或者可以慢速静脉输入的药物,这样就不会引起争议)。
等在床病人都输注上以后,巡视一圈,整体调节滴速和更换液体,工作就会有序很多。对于需要隔开使用的抗生素,原则上中间应拉长水剂液体的滴注时间,比如氨茶碱、沐舒坦这种药物,因为药物指南中规定这种药物要慢速静脉输入。这种在中午时段,护理人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跟医生做好工作沟通,不得已的时候求助团体
护士的工作离不开医生,护士一上班恨不得立刻马上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但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这边忙得吼吼直叫,好不容易告一个段落,可以喘口气了,却总有那么一两个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医生,下医嘱跟羊先生排粪似的,一会儿几个,再一会儿又几个。遇到这种情况,心中肯定一万个曹尼玛在奔腾,却总是无可奈何。
遇到这种情况,跟当时医生沟通无果的时候,所有的护士应该团结起来,集中发力,向护士长反应,再由护士长牵头集中向科主任反应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毕竟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科主任碍于大家的请求,会出面协调,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在会上通知所有的医生查房和下医嘱必须在 10:00 之前结束,这样一来,护理工作就好做很多。
全天工作结束后,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梳理,以防遗漏
护士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下班后接到科室的电话,但这种电话跟医生接电话不同。医生被叫回一般是抢救病人,护士则不同,上的是实岗班,被叫到肯定是遗漏或者错误。
记得有护士曾经这样说过,下夜班回到家里,其实是寝食难安的。睡觉总也不踏实,脑袋里总是回放科室工作的场景:25 床的尿量我记了没有啊?11 床的体温很高,到底有没有按打了氨基比林啊?我有跟下一班的护士交代吗?……。去外面吃顿饭,吃着吃着,猛然想起 12 床病人好像交代我 10 分钟后给她打胰岛素,我执行了没啊?
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所谓的职业病中的强迫症,当事人肯定也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久而久之就越来越害怕,万一哪天下班发现止血带没给病人松掉,那麻烦不不就大了。所以,护士下班前有个梳理工作的好习惯,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较低,强迫症也会不药而愈。
学会团结合作,合并同类项,协同做好工作
科室的工作需要大家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帮助,护士群体更需要团结合作。
比如护理班,很多护士一个人干起来相当辛苦,套被套、铺床,如果一个人进行,那种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两个人分两组上助理班,两个人其实可以合作,从一头集中开始。这样,不但节省力气,两个人合作,还可以减少压力,彼此有个伴,工作开展会更愉快。
再比如给卧床的病人换床位。如果都在自己这一组,则主动去叫当班的医生或者护士帮忙。如果不在同一组,则可以叫另外一组的护士帮忙,协同做好相关工作。如果有实习生,这种临时的帮忙,一般也叫得动。
当然,上述工作开展的基础首先自己要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布律耶尔说过,最拙于运用时间的人,总是为时间的快如闪电而大发牢骚。护理工作本身就很繁杂,合理安排时间和流程,动脑筋干活,才能把原本忙乱无序的进行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而华罗庚的时间统筹实验告诉我们,采用时间统筹的方法便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并且将事情做得有条不紊。愿你是那个工作有章法的护士。
当然,如果是因为人力紧张,造成拖班,这就是医院的问题了,需要另外想办法。
作者:逆风飞扬,护士长,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