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针顺利却不见回血,接下去怎么办?

2018-03-12 2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雪仔
字体大小
- | +

进行静脉穿刺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有时候明明自己很有把握能穿刺成功,却可能导致穿刺失败;给自己熟悉的亲戚朋友或同事穿刺,也常常会导致穿刺失败?狗年春节第一天,笔者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身为老护士的我,新年第一针,差点给病人扎上两针。

案例分析:进针顺利,为什么不见回血?

2018-02-16,正月初一。一肿瘤患者因肝功能异常需要静脉输注护肝药。恰逢春节,患者输液结束要求请假回家,故要求在手背静脉采用一次性钢针输液。

新年第一针,一定要顺顺利利,对于患者的要求,还是尊重患者的选择。

在患者的手背选好静脉,消毒皮肤后进针。感觉进针很顺利,送针无阻力,但是就不见回血。

图片 1.png

虽然该患者手背上有淤青,但相比难找的静脉而言,该静脉弹性尚可,一针成功应该不在话下。按照常规的操作步骤,都是进针见回血,降低进针角度后再送针至预期的深度。由于自己胸有成竹,感觉已进入血管时虽然未见回血也一送到底。

图片 2.png

但如果要输注药物,必须确保进入静脉才行,也就是必须见到回血才行。

未见回血,自己一时也犯迷糊了:明明在血管里,为什么没有回血?

静心一想,发现输液调节器开关放得太低(见下图红箭头所示)。于是试着将调节器开关打开后往上调,用手指挤压输液器下端,只见回血马上就出来了。

屏幕快照 2018-02-26 上午9.43.16.png

有了这一次经验,在第二天穿刺时笔者格外小心。特意将调接器开关往上调,只见一进入血管,回血马上就出来了。

屏幕快照 2018-02-26 上午9.43.26.png

总结:

1. 对于任何操作,即使是自己很有把握的静脉穿刺,也不能掉以轻心。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要沉着冷静,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仔细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

2. 看过这个案例,请记住这种静脉输液易见回血法:放低输液器,将调节器调至接近茂菲氏滴管处,这样可以减小管内压力,使回血比较容易观察到。

经验分享:失败乃成功之母

据文献报道,有作者对三年以下护理工作经验的临床护士,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进行采访,分析其静脉穿刺失败的经验:

1. 选择静脉时受病人干扰。选择血管特别重要,选粗直,弹性好的血管有助于穿刺成功。可是有的病人手背部静脉条件不好,手胖血管细小弯曲,想给病人穿刺桡侧的粗血管,可病人嫌疼不肯,有时候尊重病人的意愿,违背了自己的选择,容易导致穿刺失败。

屏幕快照 2018-02-26 上午9.43.39.png

2. 穿刺角度掌握不好。由于没有熟练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穿刺之后经常由于进针比较浅,导致液体渗到患者的皮下。通常适合的角度为 10°~20°,而穿刺时没有控制好力度,从而使血管穿破,导致穿刺失败。穿刺角度要因人而易,手部皮下脂肪多的人进针角度深,皮下脂肪薄的人进针要浅。

3. 握拳法要因人而异。在学校学的是握拳式操作方法。临床上很多患者都存在用力握拳、身体僵硬等现象,由于患者的肌肉和皮肤比较紧张,挤压了表浅静脉,降低了静脉的充盈度,导致操作时很难找到静脉的走向,从而导致穿刺失败。可以尝试让病人手部放松,以穿刺的血管充盈、暴露明显为标准,能收到较好效果。

4. 穿刺成功后固定不当。穿刺失败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儿童患者,在穿刺成功之后对针头进行固定时,稍不注意会将针头带出来一小段,使针头斜面与穿刺部位之间的距离拉近,从而使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失败。

屏幕快照 2018-02-26 上午9.43.51.png

5. 心理素质欠佳。由于心理素质不是很好,平时静脉穿刺水平还不错,但遇到工作特别繁忙,病人态度差的时候,就会紧张,影响水平发挥。

改变理念:提高静脉穿刺水平

1. 学有所悟。在护理工作中若要提升自身的技能,对每一次的失败或成功都要进行自我分析,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穿刺技术水平。

2. 规范培训流程。采用科学的临床培训方法,构建规范化的静脉穿刺培训流程,注重单项强化训练的计划性、层次性和步骤性,加强护理人员专项集中训练和学习的力度,采用「一对一」导师制,训练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运用、规范流程、素质培养、交流技巧,培训内容要统一,选择集中的培训时间,调动新护士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3. 情绪管理。学会正确的放松心情的方法,排解工作压力,合理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绪。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包括心理学、人文学、伦理学等,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掌握必要的人际交流技巧。根据不同患者特点,在进行静脉穿刺时,要对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向患者进行仔细的讲解,用热情、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学会换位思考,减少与患者之间的冲突,减轻自身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 杨书佳,秦锁娣. 新进护士静脉穿刺水平降低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44).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