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 6 岁,输入 20% 甘露醇 20 分钟后患儿哭闹,正好护士巡视病房,患儿家属询问是否外渗,护士查看后说观察,后导致液体外渗,表现为足背肿胀,发硬有水泡,遵医嘱给予 5% 硫酸镁湿热敷,湿润烧伤膏涂患处。
20% 甘露醇注射液易造成静脉血管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红肿,疼痛等静脉炎表现,沿静脉走向可以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有时伴有发热、畏寒等症状。
静脉炎分为三度:
一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二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三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0% 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诱发因素
1. 药物因素:20% 甘露醇是高渗性脱水药,渗透压增高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如输入 20% 甘露醇等高渗溶液时,血管内皮细胞因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脱水、萎缩、坏死,血管内膜受损,促使局部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同时释放前列腺素 E1、E2 和组织胺,使白细胞浸润静脉中膜层,血管壁发生炎症改变,进而使静脉血管收缩、变硬,引起静脉炎。
2. 护士因素:护士在给患者静脉输注前无菌技术欠规范,反复多次同一部位穿刺,巡视观察不及时等。
3. 患儿因素:小儿血管细;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置管后患儿过度活动致导管与血管摩擦、滑行,血管内膜损伤等。
如何预防静脉炎,以下几个小妙招送给你: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后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浓度,一次性棉签应在有效期内。消毒皮肤范围以直径 5 cm 为宜,中心点为穿刺点,必须待消毒液干后方可注射。
合理选择血管:选择暴露明显、粗直、弹性好、循环好的静脉,避开关节,远离硬化、瘢痕处。小儿最好选用四肢的静脉,尽量少选头皮静脉,尤其是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穿刺。
提高穿刺技术:护士首先熟练的掌握好穿刺技能,提高对静脉炎危险因素的认知。穿刺前 30 min,先用热水袋热敷于穿刺的部位,使血管受热充盈,缓解痉挛,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内膜的损伤,穿刺时应按先远心端后近心端输液原则进行。
选择适合的留置针:选择型号适合的留置针进行穿刺并妥善固定。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20% 甘露醇是刺激性强的药物,连续输注多组液体的患者,先输入其他液体观察血管通畅后更换甘露醇输注。穿此时不宜用甘露醇作引针,穿刺成功后再换甘露醇输注。甘露醇输注完毕后,不能用甘露醇直接拔针,可用生理盐水 20 mL 冲管,或换上其它一瓶液体。一来甘露醇完全输入体内达到治疗效果,二来缩短甘露醇在血管内残留的时间,减轻对血管的损害及刺激。
给 20% 甘露醇加温:输注加温后的甘露醇,患者普遍反映舒服、无疼。20% 甘露醇加热至 25~37℃,不宜高于人的正常体温,患者诉不适感明显减轻,静脉炎的发生率减低。同时加温后的甘露醇结晶析出数量减少,从而防止大量微粒在短时间内进入静脉,引起静脉堵塞,导致血栓形成。
输液部位热敷:患者静脉输液的部位可用热水袋 (40~50℃) 热敷,不但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者因输注过快引起的疼痛,而且可保持甘露醇在输注过程中的温度,降低对静脉的刺激。
巡视观察到位: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询问患者有无自觉症状,严密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药液外渗,有无红肿及静脉炎征象,发现外渗及局部发红等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药物外敷:静脉炎发生后,可选用 5% 硫酸镁湿热敷、2% 山莨菪碱局部外敷、百多邦或湿润烧伤膏涂患处等。
做好健康宣教:输液过程中对患者及陪护详细介绍注射部位的护理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教会患者掌握观察的方法,一旦出现局部发红、肿胀、疼痛等异常及时与护士沟通。
静脉炎是输注 20% 甘露醇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护士在输注 20% 甘露醇时,必须严格无菌技术、合理选择血管、熟练掌握穿刺技能、选择型号适合的留置针、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给 20% 甘露醇加温、输液部位热敷、加强巡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宣教,可最大限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