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玉 苏欣
来源丨呼吸界(ID:BREATH-CIRCLES)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各医院急诊中暑病人明显增多。媒体更是接连曝出因热射病死亡的病例。
上网一搜吓了一跳,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日本近期一天内因热射病死亡 33 例,加拿大在一天内也有 10 多例死亡,而在 2013 年的英国因高温死亡多达 760 人……炎炎夏日,我们的身体耐热程度到底有多高?从中暑到热射病到死亡的人体变化是怎样的?
中暑还分轻重?严重中暑时临床上该咋办?
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先兆中暑
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1、轻症中暑
体温在 38 ℃ 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同先兆中暑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2、热痉挛
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无神志改变;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补充盐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
3、热衰竭
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应迅速降温,当血容量严重减少、电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输液。
4、热射病
高热(体温>40℃)和神志不清(高热、无汗、昏迷)、多器官损害;一是迅速降低核心温度,二是血液净化,三是防治 DIC。
热射病到底是啥?哪种热射病死亡率达 80%?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热射病最为严重,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死亡率高达 40%~50%。
1、劳力性热射病
又称致死性热射病,死亡率高达 80%,热射病+运动性横纹肌溶解,见于健康年轻人 ,病情凶猛,发展迅速,在发病后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即可出现 MODS 甚至 MOF,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2、经典型热射病
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发现,1~2d 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或有大小便失禁,体温高,可达 40℃~42℃,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热射病会导致哪些全身损伤?相关机制如何?
1、直接损伤机制
过高热使得热休克蛋白 72 变性,从而失去对机体细胞的保护作用,造成胞内相关蛋白质变性,引起特定细胞死亡。
2、内毒素机制
高热损害、缺血再灌注及炎症细胞募集效应,胃肠的通透性增加,使胃肠道菌群的内毒素透过黏膜进入门脉循环;同时,热打击会造成肝脏损害,导致肝脏清除能力减弱,内毒素将进一步进入体液循环,形成内毒素血症,这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类脓毒症反应。
MODS?MOF?
炎症介质合成与释放,炎症反应失控,SIRS/CARS 失衡,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通透性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不张 ;毒素和细菌移位,诱导肺损伤……
详情戳图:
遇到有人中暑……院内院外分别该怎么办?
院外
1.脱离高热环境,稳定气道、呼吸(研究表明,20 min 内吸氧并发症更少)
2.测量肛温,控制降温措施
3.物理降温,冷水浸浴
院内
1.酒精擦浴、冬眠合剂、床旁血滤以及冷流体静滴等辅助措施快速降低患者体温
2.镇静、给氧,保护脑功能(高压氧疗)
3.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有效清除炎症介质
4.抗凝治疗,防治 DIC
5.抗炎治疗,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6.肠内营养,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完整
中个暑也有这么多危险!该怎么预防呢?
1.喝水
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高温作业一定保证充足的饮水 。每日饮水 3 升至 6 升,以含氯化钠 0.3%~0.5% 为宜。
2.降温
高温作业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高温作业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3.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为达到防暑目的不饮酒或尽量少饮酒。班前6小时之内不要饮酒,特别是酒精度很高的白酒,同时建议合理饮水。
4.有任何不适,请及时拨打 120!!!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s/jRMdlH_HYa4-4ARDjcCwew
[2] 李代波,周欢,刘乐斌.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12):1598.
[3]《呼吸病学》第 2 版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