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治疗,选择含嘴型还是面罩雾化吸入好?

2019-01-30 19: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王生成
字体大小
- | +

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重要治疗方法,与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等给药方式相比,具有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给药简便、安全有效、无需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

雾化吸入疗法主要是通过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细小雾滴或微粒以气雾状喷出,经鼻或口吸入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消炎除肿、解痉平喘、控制感染、稀化痰液、帮助祛痰等治疗作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和驱动动力、有效雾化颗粒、单位时间的释雾量、靶部位的吸收、肺内的沉降率、正确的呼吸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1. 雾化吸入治疗时,要选择含嘴型还是面罩型好?

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有些细节非常重要,不仅是决定着治疗效果,还和副作用、安全性等紧密相关。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却被很多人不注意的问题就是,雾化吸入治疗时,要选择含嘴型还是面罩型好?

临床中,一些大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将面罩雾化吸入作为常规。

然而,究竟是应用含嘴型雾化吸入好,还是面罩型雾化吸入好?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1)采用含嘴型雾化吸入疗法时,药物直接经口吸入到达下呼吸道,而应用面罩雾化吸入时,药物经鼻或口进入气道,一般更多的是经过鼻腔进入下呼吸道,而经鼻吸入通路中,气流量明显小于经口的气流量,且鼻内的机械阻挡以及存在很多的无效腔,导致药物在鼻腔中潴留,造成药物的流失和浪费、肺内沉积率下降。

也就是说,经口吸气量要明显大于经鼻吸气量,肺内的药物沉积量大于经鼻吸入药物沉积量。因此,从增加肺内沉积率、减少药物浪费的角度来说,含嘴型雾化吸入比面罩型雾化吸入效果好。

(2)经面罩雾化吸入治疗时,会使药物在鼻腔中潴留,且很多人并不注意清洗鼻腔可导致鼻部感染的风险;面罩雾化时,还会导致药物被面部皮肤吸附,对眼睛刺激和被吸附于眼部等多种不良影响从而引起多种副作用,例如面部吸附激素类药物,有可能留下面部色素沉着,抗胆碱能药物在眼部沉积可能会导致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和青光眼的恶化。

(3)另外,临床上进行雾化时通常是经氧泵驱动,对慢阻肺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来说,面罩雾化吸入方式则可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等不良后果。

因此,从减少副作用的角度来说,同样是含嘴型雾化吸入方式更有优势。

在查阅的文献资料中,更多的研究表明,经含嘴型雾化吸入比经面罩雾化吸入方式的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改善症状等方面)更显著、副作用更少,因此,含嘴型雾化吸入方法推荐作为首选。

2. 面罩型雾化吸入疗法是不是就面临淘汰呢?

当然不是。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面罩型雾化可比含嘴型的雾化吸入方式效果更好,例如以下情况:

(1)因为年幼或因为智力、理解能力不能配合应用含嘴型雾化器者;或合并有过敏性鼻炎或有腺样体肥大的下呼吸道系统疾病者,采用面罩辅助吸入的效果较好。

(2)对于大部分老年患者(如>70 岁的慢阻肺患者)由于四肢肌力减弱,呼吸自我调节能力不足,造成手持不稳定,甚至无法手持储液器,造成配合不当,并且老年患者听力多下降明显,理解能力不强,对言语指令配合度不佳,掌握含嘴型雾化吸入器使用方法相对比较困难。这些情况采用面罩型雾化吸入疗法的效果要比含嘴型雾化吸入好。

(3)根据临床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雾化吸入治疗中不能正确掌握或不能配合使用含嘴型雾化器方法的患者,含嘴型雾化吸入方法较差,建议采用面罩型雾化吸入疗法。

(4)另外,明显低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因为面罩雾化比含嘴型雾化更有利于改善缺氧,可考虑采用面罩雾化吸入。

3. 使用面罩雾化吸入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虽然采用面罩雾化吸入装置进行雾化吸入时,病人容易掌握,依从性好,更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可有效改善病情——尤其是对心肺功能差、主动配合能力差、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肢体肌力减弱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优势,但在使用面罩型氧气雾化吸入方法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面罩的严密性、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即使是使用面罩雾化吸入,也要指导患者尽量经口吸入;注意保持适当的面罩紧密度,恰当的紧密度不仅可以增加气雾被吸入的量,而且可以降低雾化药物进入眼睛的风险,面罩罩得太严实会让患者带来不适感,一般面罩与面部可以有约 0.5 cm 缝隙。雾化结束后要清洗脸部,以减少药物吸附在面部并经皮肤吸收,也同样需要漱口,甚至也要注意清洗鼻腔。

4. 小结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较为理想的常用给药途径,适应人群广,且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内科、儿科、外科(围手术期的气道管理)、耳鼻喉科、孕产妇等专业科室。

临床医务人员、患者及小孩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掌握雾化吸入疗法相关雾化装置的规范使用方法,优化治疗方案,将更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副作用、增加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专家组.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J].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8.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 雾化治疗专家共识 (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4, 37(11):805-808.

[3]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组.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 11(2):105-110.

[4] 中国物联网辅助雾化吸入治疗专家组. 物联网辅助雾化吸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J]. 国际呼吸杂志,2017,37(10):721-728.

[5] 管丽萍, 荆新奇.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评价 [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07) :1166-1167.

[6] 刘永梅, 余世勤. 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哮喘的疗效影响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9):51-51.

[7] 王秀琴. 不同雾化吸人方式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 :2152-2153.

[8] 任化立. 不同方式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比较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4) :61-62.

[9] 伍爱芳, 江月娥, 段红萍,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两种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376 - 1378.

[10] 谢圆媛, 高磊.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评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45):8897-8898.

[11] 邵国娟. 口含式雾化器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30):82-83.

[12] 于洋.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研究 [J]. 医药前沿, 2013(22):149-150.

[13] 邹萌丽, 张瑜, 钱鑫. 面罩式和口含嘴式氧气雾化吸入器用于 COPD 患者的效果观察 [J]. 医学信息, 2016, 29(33):262-263.

[14] 俞森洋, 蔡柏蔷. 呼吸内科主治医生 760 问(第三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15] 蔡柏蔷, 李龙芸.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16] 钟南山, 刘又宁. 呼吸病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编辑: 吴紫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