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10 大高危因素的应对方法

2021-03-12 10:22 来源:微信公众号 - dxy_neuro_today 作者:还真
字体大小
- | +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早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早针对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八+二」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判定标准


危险分级


  • 具有「八」项脑卒中危险因素中 3 项及以上者,或有「二」中任意 1 项者均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

  • 具有 3 项以下危险因素,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三种慢性病之一者,评定为脑卒中中危人群。

  • 具有 3 项以下危险因素且无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为脑卒中低危人群。



脑卒中危险人群的随访要点


高危人群:分别在满 6 个月、12 个月时开展 1 次随访。其中,满 12 个月时随访应针对高危人群开展体格检查,血压测量,以及血糖血脂检验,卒中患者应进行 MRS 评估。

中危人群:依据国家卫生计划委脑卒中防治血压、血糖及房颤指导规范开展综合干预和指导,在满 12 个月时开展 1 次随访,了解并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

低危人群:予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并持续开展科普宣教活动。


高危因素的干预要点

01 对于「二」

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及既往 TIA,要积极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控制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 TIA 的二级预防中规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心源性栓塞


动脉狭窄导致的 TIA 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非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 的要进行充分评估考虑非药物治疗。


特殊情况下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 患者的治疗


02 对于「八」


高血压  

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 120~139 mmHg 或舒张压 80~89 mmHg), 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如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 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

降压目标:

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应推荐以降低脑卒中风险。具体药物选择应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


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

  • 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 2~3 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 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 140/90 mmHg 以下,可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进一步降低。

  • 联合他汀类调脂药。


注意:不推荐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预防脑卒中。

血脂异常  
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必须贯穿治疗的全过程,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可加用药物治疗。
血脂异常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的目标值。血脂异常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为脑卒中高危/极高危状态,提倡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将 LDL-C 降至 1.8 mmol/L(70 mg/dl)以下或使 LDL-C 水平比基线时下降 30%~40%。

房颤  
应根据心房颤动患者的绝对危险因素分层、出血风险评估、患者意愿以及当地医院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抗凝监测,决定进行何种抗栓治疗。
对于不适合长期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

有脑卒中家族史  
询问家族史可有助于识别脑卒中高风险个体。对于一级亲属中有 ≥ 2 例患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动脉瘤者,可以应用无创性检查方法筛查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
吸烟、很少进行体育锻炼、超重或肥胖  
戒烟、选择合适的体力活动、健康减肥

编辑: 黄建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