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以下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误区一:低血糖 = 低血糖反应?
二者并不可等同:
低血糖是指患者的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血糖水平达到了相应的诊断标准,不涉及是否存在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反应是指患者具有低血糖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是血糖水平不一定达到低血糖的诊断标准,虽然一般还是低于正常的,但也可正常或者略高于正常。
误区二:血糖低于 3.9 mmol/L 就是低血糖?
不同人群的诊断标准并不相同。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 ≤ 3.9 mmol/L 属于低血糖。而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 < 2.8 mmol/L 才属于低血糖。
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更高、危害更大,尤其是在夜间发生低血糖者,如不被及时发现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低血糖诊断标准放的更高。
误区三:2 级低血糖患者血糖水平低于 1 级,那么 3 级低血糖一定低于 2 级?
并非如此。我们可以看一下低血糖分级标准:
1 级低血糖(血糖警惕值):血糖 ≤ 3.9 mmol/L,需要服用速效碳水化合物并调整降糖方案。
2 级低血糖(临床显著低血糖):血糖 < 3.0 mmol/L,提示有严重的、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低血糖。
3 级低血糖(严重低血糖):没有特定血糖界限,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且需要其他治疗措施帮助恢复的低血糖。
3 级低血糖强调了症状的严重性,并没有特定的血糖界限,因此某些患者的在发生 3 级低血糖时是血糖是可能高于 2 级低血糖的。
误区四:只在患者头晕、心悸、冷汗、乏力时怀疑低血糖?
低血糖症的典型症状为头晕、心悸、冷汗、饥饿感、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昏迷。但存在其他非典型的症状,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更加常见,例如焦虑、言语不清、行为异常、偏瘫、抽搐、胸闷、噩梦等,易被怀疑为其他疾病。
另外应警惕「无症状低血糖」,此种类型的低血糖常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病程较长的 1 型糖尿病患者中,由于患者神经受损、感觉迟钝、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对低血糖无任何感觉,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且常在夜间发生,未及时察觉可能致死,危害极大。
因此患者应常规监测血糖,特别是老年人和 1 型糖尿病患者要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必要时加测夜间(一般为凌晨 3 点)血糖,同时放宽血糖控制。
但是同样的,就算糖尿病患者存在头晕、心悸、冷汗、乏力等症状,也要注意是不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不要主观认为糖尿病人这样就是低血糖,而忽略其他致命隐患。
误区五:吃高糖食物来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是血糖降低,那么提前吃一些高糖食物是否能够预防低血糖呢?
糖尿病患者不适合食用高糖食物,摄入后餐后血糖水平大幅升高,而糖尿病患者存在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血糖高的时候达不到降糖的要求,反而导致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那么如何预防低血糖呢?
(1)避免过量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频繁发生低血糖应至医院调整治疗方案;注意可引起低血糖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磺脲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2)避免过量运动,规律饮食,运动量增加时应额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进食减少或有呕吐、腹泻时应及时进行相关处理;
(3)避免过量饮酒以及空腹饮酒;
(4)规律监测血糖,且在治疗方案变化、饮食运动量改变等情况下加测血糖。
误区六:发生低血糖吃点饼干缓解?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时大都会选择馒头、饼干等主食来缓解症状,但是淀粉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升糖较慢,并非最佳选择。
且对于服用 α-糖苷酶抑制剂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摄入高淀粉食物并不能有效升高血糖,因为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淀粉的消化和吸收,无法有效升高血糖。
正确的做法是,确定为低血糖的患者应立即补充葡萄糖或单糖含量丰富的食物。建议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糖果,以紧急处理可能发生的低血糖。
对于意识尚清楚者,可以口服 15 ~ 20 g 糖类食品,推荐 2 ~ 5 个葡萄糖片(根据葡萄糖片的单片重量决定);10 块水果糖;两大块方糖;150 ~ 200 mL 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一大勺蜂蜜等。
对于意识障碍者给予 50% 葡萄糖液 20 ~ 40 mL 静脉注射。1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无法实现静脉给药,可皮下或肌内注射胰高血糖素(成人用量 1.0 mg),但此法对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治疗效果欠佳。
15 分钟后复测血糖后决定下一步处理。
误区七:有低血糖症状但是血糖不低不需要处理?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如果短时间内血糖下降速度快,即使血糖未低于 3.9 mmol/L,也可能出现低血糖的相关症状,这时即为前文中提到的「低血糖反应」。对于患者来讲,低血糖反应同样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因此应按照低血糖处理。
但是应注意识别,患者是否由于其他严重疾病导致了类似于低血糖的症状,如头晕头痛是否是发生脑血管事件,心悸胸闷是否是发生了心血管事件,以防延误救治时机。
误区八:没有症状的低血糖就不需要处理?
如前所述,存在一种情况叫做「无症状低血糖」,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却十分凶险,对于这类患者,除了嘱咐其在发现无症状低血糖时应及时处理,亦应加强预防,放宽平时对血糖控制的要求,并教育患者一定要规律监测血糖。
误区九:严格控制血糖一定有好处吗?
20 余年前两项重要研究揭示了血糖控制对延缓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好处,但后来发现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造成一定不利的影响。最新的指南强调了应以患者为中心制定安全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如下:
一般成人:HbA1c < 7.0%
年轻、病程短、无并发症/合并症、低血糖风险小者:HbA1c < 6.0%
病程较长、已有心血管病史或心血管风险极高危者:HbA1c < 8.0%
老年患者(根据健康状况的良好、中等、差分层):HbA1c < 7.5 ~ 8.5%
低血糖在数小时内即可造成机体损害,凶险程度更甚于一般的高血糖,应教育患者及时识别并紧急处理。同时,应加强对低血糖的预防,适当放宽老年人以及其他低血糖风险高的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制定个体化的患者管理方案。
策划 | 戴冬君
投稿 | daidongjun@dxy.cn
题图 | 站酷海洛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0 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2] 中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