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 + 左氧氟沙星,这么用真的合理吗?

2022-05-31 09:13 来源:微信公众号 - dxychesttoday 作者:暮成雪
字体大小
- | +

限时免费阅读「诊疗顾问-社区获得性肺炎」,查疾病,写点评!▼

C9629BDE-C0BF-43A2-BFAE-08FA0FE6FE1D_4_5005_c.jpeg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经常有遇到头孢类 + 左氧氟沙星的联合用药,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抗菌方案合理吗?


(注:本文仅讨论 CAP,下文简称「肺炎」,而院内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图片1.png
指南推荐 

>> 点击阅读《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

2016 年中国 CAP 诊治指南  [1]: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分为 3 个治疗场所:门诊、住院及 ICU,又根据年龄及有无基础疾病进一步进行分层推荐。β-内酰胺类(包括头孢类)+ 呼吸喹诺酮类(包括左氧)仅推荐用于:
1)  需入住 ICU + 有基础疾病者
2)  需入住 ICU + 老年人(≥ 65 岁)
3)  需入住 ICU + 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
4)  需入住 ICU + 结构性肺病患者。
(注:基础疾病主要指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结构性肺病主要指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解读:非重症肺炎未提及、未推荐 β-内酰胺类 + 喹诺酮类组合。

>> 点击阅读《2019 ATS/IDSA临床实践指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2019 年美国 CAP 诊治指南  [2]  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案:
重症 CAP:
1)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β-内酰胺类联合呼吸喹诺酮(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解读:轻-中度严重程度的 CAP 未提及、未推荐 β-内酰胺类 + 喹诺酮类联合。
图片1.png

理由依据
本文的核心问题是:β-内酰胺类 + 喹诺酮治疗 CAP 能否锦上添花,能否 1+1>1?

2016 年中国 CAP 指南开创性的提出了 CAP 的「六步法」诊治思路,第 1 步是判断 CAP 诊断是否成立,第 2 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场所,第 3 步推测 CAP 可能的病原体及耐药风险。

CAP 最常见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等(表 1),大家可以发现 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类、碳青霉烯类等)无法覆盖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不典型病原体,而左氧、莫西沙星抗菌谱更为广泛,不但可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CAP 的典型病原菌等,还可覆盖不典型病原体,故被称作「呼吸喹诺酮」。

表 1 CAP 最常见的病原体

  

* 甲流与乙流、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副流感病毒


非重症的 CAP 如果需要覆盖非典型病原体,只需左氧或莫西沙星已经足够,联合 β-内酰胺类的本意也许是想锦上添花,想「好上加好」、「好得更快」,但这种联合缺乏证据,也许成了画蛇添足,徒增加抗菌药物的附加损害,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细菌耐药性等。
对于非重症的 CAP 抗菌方案,国外研究多集中在 β-内酰胺类单药、β-内酰胺类 + 大环内酯类联合、呼吸喹诺酮类单药之间的疗效比较,主要终点以 30 天死亡率为主,少数为住院死亡率。所谓无证据不推荐,所以国内外指南对于轻 - 中度严重程度的 CAP 并没有推荐 β-内酰胺类 + 喹诺酮类的联合  [3]
而对于重症 CAP,国内外指南推荐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 β-内酰胺类联合喹诺酮类,但这两种联合的证据绝大多数是基于观察性研究,缺乏随机对照试验(RCT)[2]
当然越是研究不足的地方越是容易出科研成果,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深入研究,未来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颠覆指南观点。
图片1.png

联合喹诺酮类的弊端
主要体现在以下 3 方面:
(1)  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且较为严重,兴奋烦躁、癫痫抽搐、重症肌无力、QT 延长等患者应避免使用,喹诺酮类的严重不良反应还包括肌腱炎、肌腱断裂、外周神经病变等  [4]
(2)  同时喹诺酮类较易诱导细菌耐药,无论是对于 G+ 菌还是 G- 菌,所以抗生素管理策略(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建议严格限制喹诺酮类的使用,特别是喹诺酮类的不合理使用  [5],避免筛选耐药菌。
(3)  不合理的联用同时增加医疗费用,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增加社会经济负担。
图片1.png

讨论
现阶段我国 CAP 诊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6],包括:
1)CAP 患者治疗场所的选择不参照病情严重程度,存在轻症 CAP 住院治疗的倾向;
2)CAP 经验性治疗随意性强,习惯选择广谱抗菌药物甚至广谱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相信临床上有相当比例的头孢类 + 左氧组合存在随意性,属于 me too(人云亦云),并无客观的证据基础。

那么临床上非重症 CAP 如果怀疑或者不能排除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或衣原体肺炎,需要覆盖非典型病原体怎么办?

可参照指南单用呼吸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呼吸喹诺酮类兼顾 CAP 的典型与不典型病原体,可以「独挑大梁」,不必再联合 β-内酰胺类。
当然对于重症肺炎,还是需要联合治疗,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呼吸喹诺酮类。
图片1.png

总结
1.   非重症 CAP 一般无需头孢类联合喹诺酮类治疗,因两类药物抗菌谱有重叠,且联合使用缺乏证据,无证据不推荐,;
2.  重症 CAP 经验性抗菌治疗推荐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 β-内酰胺类联合喹诺酮类;
3. CAP 没有万能的傻瓜式的抗菌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对每一个病例、每一种抗生素进行个体化分析,权衡利弊,动态调整。

图片1.png

5 月 20 日至 6 月 30 日,诊疗顾问的疾病全部【免费查看】,邀你来点评!

觉得内容没有解决临床问题?

内容很不错,很细致!

内容有错误?

点击每篇内容下方的「点评」图标,即可反馈

A0B6A318-DF99-4D3C-A7C2-2EF59E7B9D28.pngF1DBBB81-EB53-42B4-9CDD-7EB8ADCBC6E5.png

编辑:美超
投稿:wangmeichao@dxy.cn 

题图: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6 年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39:253–79.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6.04.005.

2.  Metlay JP, Waterer GW, Long AC, Anzueto A, Brozek J, Crothers K,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 Offici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9;200:e45–67. doi: 10.1164/rccm.201908-1581ST.

3.  Lee JS, Giesler DL, Gellad WF, Fine MJ. Antibiotic Therapy for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 Systematic Review. JAMA 2016;315:593–602. doi: 10.1001/jama.2016.0115.

4.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luoroquinolone antimicrobial drugs information. 2019 [accessed 2019 Mar 8]. Available from: https://www.fda.gov/Drugs/DrugSafety/InformationbyDrugClass/ ucm346750.htm.

5.  Claeys KC, Hopkins TL, Vega AD, Heil EL. Fluoroquinolone Restriction as an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Intervention. Curr Infect Dis Rep 2018;20:7. doi: 10.1007/s11908-018-0615-z.

6.   瞿介明, 曹彬.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6 年版) 修订要点.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39:241–2.

编辑: 陈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