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不同 「体位」不同:分清体位很重要

2015-11-27 10: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大白
字体大小
- | +

「三分治,七分养 」,可见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治疗疾病,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这么简单。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整理归类各种常见体位。

常见体位分分类

(1)根据平衡性,分为稳定性卧位和不稳定性卧位

(2)根据自主性,分为主动卧位、被动卧位和被迫卧位

主动卧位:患者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

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常用的卧位有哪些

仰卧位/平卧位

1. 去枕仰卧位

姿势要点: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适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患者,为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患者,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

2. 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姿势要点:抬高头胸部约 10° - 20°,抬高下肢约 20° - 30°。

适用于:休克患者。 

3. 屈膝仰卧位

姿势要点:两膝屈起仰卧。

适用于:胸腹部检查或行导尿术、会阴冲洗等。

侧卧位

姿势要点:身体侧卧,上腿弯曲,下腿伸直。
侧卧位.jpg

适用于:灌肠、肛门检查、胃镜、肠镜检查等;预防压疮;臀部肌内注射。

半坐卧位

姿势要点:上半身抬高,与床呈 30° - 50°。

适用于:某些面部及颈部术后患者,减少局部出血;胸腔疾病、胸部创伤或心脏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减轻心肺负担,改善呼吸困难症状;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使感染局限,便于引流。

端坐位

姿势要点:上半身抬高,与床呈 70° - 80°,同时膝下支架抬高 15° - 20°。

适用于:左心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

俯卧位

适用于: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脊椎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胃肠胀气所致腹痛患者。

头低足高位

姿势要点:床尾垫高 15 - 30 cm。

适用于:体位引流,便于咳痰;十二指肠引流术,利于胆汁引流;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防止下滑。

头高足低位

姿势要点:床头垫高 15 - 30 cm。

适用于:颈椎骨折患者颅骨牵引;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颅脑术后患者。 

膝胸卧位

姿势要点:患者跪卧,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
膝胸卧位.jpg

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矫正胎位时每次不超过 15 min;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截石位
截石位.jpg

适用于:会阴、肛门部位检查、治疗或手术,如膀胱镜、妇产科检查、阴道灌洗等;产妇分娩。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