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护士不知道:异丙嗪最佳给药方式是深层肌内注射

2017-01-11 18: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羟考酮
字体大小
- | +

异丙嗪,又叫非那根,常用于抗过敏、镇静、晕动病、恶心以及麻醉和手术所致的呕吐,并可作为控制术后疼痛的辅助止痛药。

异丙嗪注射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护士又应该注意哪些要点?本文将通过 3 个案例给临床护士以警示。

案例 1:异丙嗪肌注后组织损伤 1 例

患者,男性,53 岁。因「心前区疼痛伴向左肩部放射性疼痛 2 小时」入院。入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后立即予「瑞替普酶」溶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且入睡困难,医嘱予「盐酸异丙嗪 25 mg 肌内注射」。当时护士在其右上臂三角肌部位进行肌内注射。次日清晨,患者主诉右上臂肿胀、疼痛。经评估注射部位出现以穿刺点为中心的 8 cm×10 cm 皮肤青紫色硬结。

处理及转归:予水胶体透明贴外敷,定期更换,两周后局部皮肤状况好转。

案例警示:

1. 肌内注射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新编药物学》第 17 版 P675,关于异丙嗪的注意事项中提到:异丙嗪注射剂具有强烈刺激性,应特别注意避免静脉外渗或误插入动脉,本品不能皮下注射。该病例提醒医护人员,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应做深部、大肌群的肌内注射。

2.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此前发布——异丙嗪静脉给药导致需要截肢的坏疽病例。最常见的截肢部位包括手指和手掌,此外还发现很多其他的注射部位反应病例,例如注射部位疼痛、发红、静脉炎、紫绀、肿胀、起泡、坏死和神经损伤。

3. FDA 提醒:盐酸异丙嗪的最佳给药方式为深层肌内注射,禁止动脉和皮下注射异丙嗪;

目前使用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规格为 25 和 50 mg/mL 两种,50 mg/mL 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仅限用于深层肌内注射,25 mg/mL 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可通过深层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

案例 2:肝硬化患者肌内注射异丙嗪致臀部血肿 1 例

患者,男,46 岁,拟「酒精性肝硬化」收治入院。遵医嘱在输血浆前" 肌内注射异丙嗪",在注射后的次日出现了注射部位血肿。查看左臀部注射部位稍肿胀,以注射点为中心触之稍硬,皮温及皮色正常。

处理及转归:当时予以局部外敷生土豆片消肿,次日查看时见左臀部注射部位表面 5 cm×5 cm 瘀紫血肿。疼痛剧烈,之后其左臀部血肿逐渐扩散,范围增大,整个左臀部明显肿胀,伴左侧大腿肿胀及腘窝部位青紫,左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

经会诊及检查,排除了下肢血栓及脓肿,局部予以压迫止血、抗感染、激光理疗等治疗,血肿逐渐消散,臀部疼痛缓解。

该案例告诉我们:

肌内注射导致臀部血肿十分罕见。

肌内注射在凝血功能正常状况下,发生血肿的概率很小,若患者的凝血功能差,存在严重的基础疾患,则出现血肿的概率就会增加。临床应注意对患者病情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对肝、肾功能受损或造血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考虑其凝血功能降低,可能存在出血倾向。尽可能避免肌内注射,注射时选择部位要准确,在行肌内注射后应延长按压时间。

案例 3:异丙嗪静脉注射致不良反应 1 例

患者,女性,58 岁,因「宫颈癌」入院。入院后行「紫杉醇 210 mg、顺铂 50 mg」化疗,化疗前予「异丙嗪 25 mg 肌内注射」。患者在「异丙嗪给药后」立即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心电监护显示 BP 128/67 mmHg,当时护士未报告医生,也未予处理。次日上午,患者在查房时向医生反映情况。经了解,责任护士抽好「异丙嗪 25 mg」后交给实习护士去执行,然而,实习生将「异丙嗪注射液」经上臂留置的 PICC 导管「静脉注射」了。

警示:

该案例属于给药错误,一方面反映了临床带教不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实习护士药理知识缺乏。提醒医护人员,加强实习生带教,给药前后加强核对,包括给药途径。当给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分析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异丙嗪注射液临床应用小总结:

1. 异丙嗪注射液说明书上关于成人给药的剂量及用法:

  • 用于抗过敏治疗,一次 25 mg,必要时 2 小时后重复;严重过敏时可用肌注 25~50 mg,最高量不得超过 100 mg。

  • 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 0.25%,缓慢静脉注射。如需静脉滴注异丙嗪,推荐的最大浓度和给药速度速分别为 25 mg/mL 和 25 mg/min。

2. 不良反应

小剂量时无明显副作用,但大量和长时间应用时可出现吩噻嗪类常见的副作用。

  • 较常见的有嗜睡;较少见的有视力模糊或色盲(轻度),头晕目眩、口鼻咽干燥、耳鸣、皮疹、胃痛或胃部不适感、反应迟钝(儿童多见)、晕倒感(低血压)、恶心或呕吐(进行外科手术和<或>并用其他药物时),甚至出现黄痘。

  • 增加皮肤对光的敏感性,多恶梦,易兴奋,易激动,幻觉,中毒性谵妄,儿童易发生锥体外系反应。上述反应发生率不高。

  • 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很少见,可见血压增高,偶见血压轻度降低。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及再生不良性贫血则属少见。

这些不良反应,也需要护士们及时发现、处理。总之,护理同行在异丙嗪注射前、注射中、注射后,都需多留心。

参考文献

1. 美国 FDA 警告静脉注射异丙嗪可致严重组织损伤. 药物警戒快讯 2010 年第 1 期.

2. 钱雅芬,沙夏君. 肝硬化患者肌内注射异丙嗪致臀部血肿 1 例处理. 上海护理,16(1):85-86.

3. 丁香园用药助手,异丙嗪注射液说明书.

4. 陈新谦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 1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编辑: 郑梦桔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