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的 7 种危害:护士务必要警惕

2017-03-23 21:19 来源:丁香园 作者:王艳芳
字体大小
- | +

护士们都知道,压疮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而定时翻身是经济、有效的减压措施之一,并适用于大多数病人。

临床上有时会碰到医生口头交待道「这个手术病人不许翻身啊!」护士们总会和医生据理力争:「不翻身若发生压疮,你负责啊?」

医生总会接上一句:「生命重要还是屁股重要?」

此时相视无言,因为临床工作中常听到,某日给病人一翻身就发生病情变化了…….

为什么不能翻?翻身时间需要这么频繁嘛?有关翻身的几个疑问,今天笔者和大家一起探讨,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争议:翻身时间一定是 2 小时吗?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开始对卧床病人采用2h翻身,自此,2h成为临床普遍采用的翻身间隔时间。

但这些年经过许多学者论证,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2h翻身是预防压疮最好的时间间隔。翻身间隔也不是越短越好,翻身次数过多也会产生更多的摩擦力和剪切力,加重压疮的发生,增加护士的工作强度,同时会影响病人休息,引起病人的排斥心理和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多长时间翻身是最佳的时间间隔,目前仍备受争议。但多个文献证明,翻身频次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翻身间隔时间是可以延长至 4 小时,并没有增加压疮的发生率,还可以避免影响病人的睡眠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细节:翻身时需注意什么?

1. 注意节力原则,如翻身时,尽量让患者靠近护士,使重力通过支撑面来保持平衡,缩短重力臂而省力。

2. 协助患者翻身时,应将患者身体稍抬起再行翻身,切忌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两人协助翻身时,须注意动作要协调、轻稳。

3. 协助患者更换卧位时,应注意观察病情与受压部位情况,并酌情确定翻身间隔时间,同时做好交接班。

4. 为有特殊情况的患者更换卧位时,须注意:

(1)对有各种导管或输液装置者,应先将导管安置妥当,翻身后仔细检查、保持导管通畅。

(2)颈椎或颅骨牵引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并使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翻动,翻身后注意牵引方向、位置以及牵引力是否正确。

(3)颅脑手术者,应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在翻身时,要注意头部不可剧烈翻动,以免引起脑疝,压迫脑干,导致患者突然死亡。

(4)石膏固定者,应注意翻身后患处位置及局部肢体的血运情况,防止受压。

(5)一般手术者,翻身时应先检查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脱落,如分泌物浸湿敷料,应先更换敷料并固定妥当后再行翻身,翻身后注意伤口不可受压。

翻身的 7 种「死法」:不是想翻就能翻 

翻身也有不利一面,如影响病人休息,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体位改变会引起心血管指标的变化,特别是引起血压剧烈波动,导致晕厥、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

  1. 颈椎损伤: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翻身可能导致颈椎过度拉伸而致颈椎脊髓损伤一过性脱位。严重的颈椎损伤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截瘫或瘫痪。刚完成颈椎手术的骨科医生怎么能不担心呢?

  2. 颅内压力变化促发脑疝:翻身促进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3. 心脏肿瘤等心血管内物质的移动导致心脏流出道梗阻:翻身会导致心脏肿瘤等心血管内物质的移动后心脏流出道梗阻,根据阻塞的部位不同,一般分为主动脉瓣下、主动脉瓣、主动脉瓣上。常见的症状为活动后心慌、气短、乏力,甚至出现心绞痛、昏厥、死亡。

  4. 下肢栓子移动导致肺栓塞:翻身活动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随血液流动循环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表现为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甚至晕厥等症状。

  5. 血气胸时纵隔摆动:当伤侧胸内压显著高于健侧,纵隔向健侧移位,进一步使健侧肺扩张受限,致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在呼气时移向伤侧。翻身可促进纵隔摆动后,影响静脉血回流入心脏,引起循环功能严重障碍。

  6. 痰液移动造成窒息:人体在呼吸过程由于痰液移动阻塞导致气道受阻或异常,而产生的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伤的病理状态。

  7. 迷走神经反射(胸腹心包腔液体的移动,诱发胸腹膜反射):迷走神经除支配心脏的活动以外,对主动脉弓的压力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当该区压力升高时,可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从而产生降压效应。

遇到限制翻身难道坐等压疮吗? 

NO!我们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那措施都有什么呢?

1. 使用防压疮床垫:它能有规律的交替供气造成气垫的循环波动,使患者肌肉组织经常变换受压部位,免于固定积压于同 一点,并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效地防止压疮的产生。

2. 在身体受压着力点,使用预防性敷料进行预防压疮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薄膜敷料可以降低摩擦力,水胶体敷料和泡沫敷料都可以起到减压作用。

  • 水胶体敷料较薄,在身体不规则的部位顺应性好,但缓解压力的作用较低;

  • 泡沫敷料减压效果优于水胶体,能为伤口提供一个理想的湿性愈合环境, 而且湿润环境可保护肉芽颗粒及新生皮肤不会因更换敷料而撕裂新生组织, 有利于溃疡早愈。  使用方便、简单,易观察伤口情况 ,换药次数较传统治疗方法明显减少。 

3. 定时给病人实施抬臀运动:在病床上铺置两条柔软的大浴巾,每两个小时护士在病床一左一右动作协调一致地拉起浴巾,把病人身体抬离床面 2-3 cm 三到五次,起到缓解压力作用。

4. 平板移位机,使病人身体整体抬离床面:由于仪器较贵,不一定医院给予配置,但有些医院是有的。

5. 最重要的还是每日评估:一但病人病情允许翻身及早给予翻身;当病情允许翻身,但仍然危重不太稳定时,切忌翻身不可剧烈,给予小角度翻身,如使用水枕或楔形枕给予支撑。

编辑: 郑梦桔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