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没有的教程:静脉导管维护中的 6 个小技巧

2016-07-21 09: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雪仔
字体大小
- | +

敷贴大小有没有要求?告诉你书中没有的答案哦……

护理时间近日推出「颈内静脉留置:敷贴固定需注意的 3 个细节」一文,有站友在文末留言:固定的敷贴大小有没有要求?确实,静脉导管维护中有很多细节和要求,如果维护得当,可以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静脉导管的使用时间。

技巧一:选择大小合适的敷料

合适的敷料须符合以下条件:方便观察穿刺点及局部皮肤情况;透气性较好;牢度合适,容易固定,也容易揭开;用后无残胶或残胶少;很少发生过敏。除了敷贴本身的质量外,敷贴大小是否合适也会影响病人的舒适度。不同厂家的敷贴都有大小不同的尺寸的。临床上常用的敷贴大小规格有:6 cm×7 cm,7 cm×9 cm,9 cm×12 cm,10 cm×10 cm,10 cm×12 cm。

案例分析:下图 1 左,患者穿刺时使用的是 10 cm×12 cm 的透明敷贴,感觉不舒适,回病房后要求重新更换。改换 7 cm×9 cm 的敷贴后,下图 1 右,舒适度明显改善。

屏幕快照 2016-07-18 上午8.42.37.png
图 1 不同大小的敷贴会影响舒适度

建议:通常情况下,颈内 CVC 推荐使用 7 cm×9 cm 大小的敷贴,锁骨下 CVC 及 PICC、PORT 推荐使用 9 cm×12 cm 或 10 cm×12 cm 大小的敷贴。当然,如果病人的脖子够长,选择 9 cm×12 cm 或 10 cm×12 cm 大小的敷贴也是可以的。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选择,能让病人最大的获益的就行了。

技巧二:无张力固定

除了大小合适,敷贴固定时要做到无张力固定,这一点也会影响敷贴固定的牢度和病人的舒适度。见图 2 和图 3。

屏幕快照 2016-07-18 上午8.42.49.png
图 2 固定前头转向对侧,使皮肤拉长

屏幕快照 2016-07-18 上午8.43.03.png
图 3 皮肤皱褶多,请陪护协助拉伸皮肤

技巧三:消毒液完全干燥后再贴

进行导管维护时,要等消毒剂自然干燥后再固定,见图 4、图 5。

注意:临床上由于护士工作忙,往往未待完全干燥后就固定,这样敷贴的粘性会受影响。也不要拿个小扇子在上面扇,这样空气中灰尘和微粒会流动,不符合无菌操作原则。推荐:2% 葡萄糖酸氯己定复合 70% 乙醇溶液。其优势:快速起效、省时快干、增强敷料粘贴、持久抑菌残留活性长。

屏幕快照 2016-07-18 上午8.43.15.png
图 4 消毒剂待干

屏幕快照 2016-07-18 上午8.43.28.png
图 5 PICC 固定时选择 9 cm×12 cm 透明敷贴

技巧四:皮肤过敏或破损时的敷贴选择

临床上静脉导管维护常用的敷贴有 IV3000 和 3M 等等,对使用的敷贴过敏,可以换另一品牌的敷贴。皮肤有破损或过敏时,可以选用水胶体透明敷贴。

案例分析:图 6 左,患儿只有 5 岁,PICC 导管固定处发生压疮,改用水胶体透明敷贴后愈合,见图 7。

屏幕快照 2016-07-18 上午8.43.40.png
图 6 导管相关性压疮和敷贴固定局部有湿疹

屏幕快照 2016-07-18 上午8.43.57.png
图 7 改用水胶体透明敷贴

技巧五:用纸胶去除皮肤上的残胶

有些敷贴使用后会在皮肤上出现黏胶残留,需用酒精棉球反复用力擦拭才能去除,但用力擦拭容易损伤皮肤表皮。临床上已经有黏胶去除剂,可以试用纸胶布,方便又省时,对皮肤损伤小。见图 8。

屏幕快照 2016-07-18 上午8.44.12.png
图 8 纸胶去除残胶

技巧六:用纸胶去除皮肤上的残胶

为了防止体外导管进入体内,会使用固定扣。穿刺点如有出血会黏在固定扣上,见图 9。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固定扣上的血迹不及时清除也会导致细菌繁殖,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屏幕快照 2016-07-18 上午8.44.25.png
图 9 固定扣上的血迹

去除固定扣上的血迹,需把固定扣取下来,用酒精棉球擦拭。见图 10。

屏幕快照 2016-07-18 上午8.44.44.png
图 10 擦拭前后的固定

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插管部位敷料应用,节选自美国制定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南。 

1. 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ⅠA 类)。

2. 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覆盖(Ⅱ类)。

3. 当敷料潮湿、松弛或可见污渍时, 应更换(ⅠA 类)。

4. 除透析导管外, 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霜,因其可能促进真菌感染及抗菌药物耐药。

5. 防止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接口用防透水膜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 类)。

6. 短期 CVC 置管应每 2 d 更换纱布敷料(ⅠB 类)。

7. 短期 CVC 置管应至少每 7 d 更换透明敷料。除非在儿科患者导管脱出的风险超过更换敷料的益处(ⅠB 类)。

8. 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 CVC 部位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频于每周 1 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Ⅱ类)。

9. 若已经采取了教育和培训,合理使用氯己定皮肤消毒等基础预防措施后,短期置管 CLABSI 发生率仍较高,则可在年龄 > 2 月龄患者中使用含氯己定的海绵敷料(ⅠB 类)。

10. 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血流感染, 应立即揭开敷料彻底检查插管部位(ⅠB 类)。

11. 鼓励患者及时报告插管部位的任何变化或新的不适(Ⅱ类)。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