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临床护士,干的最多的操作可以说就是静脉输液、更换液体。很多人认为换液体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偏偏就是这「简单」的操作总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近日,笔者在朋友圈学习了 2 篇关于护士更换液体为什么出错、如何杜绝出错的文章,看后很有帮助,但总觉得还少了那么一招,特分享两个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案例 1:护士,你还没有给我扫描!
某日,笔者在病房巡视,看到实习护士小 A 与带教老师一起在病房为患者输液、治疗等。这时,23 床患者邱某刚巧液体没了,小 A 赶紧从治疗车里拿来一袋待输液体,检查液体,反问患者姓名生日,病人回应确认,接上液体后调节滴数,告知药名作用,一系列流程看似非常熟练、流畅。
待小 A 护士操作结束转身欲走之时,患者突然提醒小 A:你还没有给我扫描(指 PDA 扫描)呢!小 A 顺手从白大衣口袋里取出 PDA,一边向患者致歉:我马上扫描!
分析:由于曾经发生过一起实习生换错液体事件(点击了解:换错液体后,为什么要第一时间报告护士长),因此,笔者平时特意在巡视病房时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身份核对、手腕带扫描的意义及作用,请患者及家属协助护士一起来参与用药安全管理,估计这一次患者记住了所告知的内容。从该案例可以得知,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用药教育,也许在某一天患者和家属的提醒真能挡一挡护士的错误呢!
案例 2:医生,我们用这药过敏!
近日,患者李某第 3 次入院,其妻在病房陪护。入院后医生开出输液医嘱,责任护士小 B 准备为患者更换液体。在接上液体前,小 B 核对了李某的姓名生日,查对了药物,告知所用药物的药名及作用。就在即将换上之前,李某的妻子阻止了小 B 护士的操作,理由是前两次住院,在输注同一种药物时患者曾经出现了胸闷、脸红等过敏反应。
小 B 一看,床头卡、手腕带、输液卡片上并没有标注着过敏信息,于是马上去汇报主管医生。主管医生一看也心急了,确实,家属曾经告诉过他患者对**药物过敏,他在病历上也写了**药物过敏史,并再三向同组另一位医生(录入医嘱)强调过不要再开该药物,但不知是何原因在录入医嘱时竟然忽略了!
提醒:通过该案例可以得知,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除了详细了解药物过敏时,并按规定在病历、腕带、床头卡等录入过敏信息外,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须重点向患者和家属强调,让患者在再次入院时及用药时有主动告知药物过敏史的意识。
正确接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略
更换液体,不管是三查七对还是三查九对,只要有一个环节没有落实,就有可能出错。特别是现阶段实习生已经掌握了更换液体的操作,带教老师有可能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在这里,向实习同学提个醒,更换液体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略!而在实习生更换科室时,带教老师更要做好入科教育。
正确接瓶的流程:了解液体的放置规律→拿准液体→检查药物是否已加入→检查(瓶口、霉菌、药品名称等)→到床边→身份核对(反问病人姓名、生日)→询问药物过敏史→用 PDA 扫描手腕带及输液执行单→接上→调节滴速→空、满瓶核对姓名→在输液执行单上记录(如无 PDA)→告知注意事项(注意节约药品如白蛋白等;滴速需根据病情、药物;检查穿刺处有无红中渗出)
避免出错:还得学会这一招!
先来学习同行分享的杜绝护士换错液体的九大招术:
1. 三查九对:采用反问式核查,换完液体再行核对一次,得到患者肯定回答护士方可离开。
2. 腕带扫描:充分运用信息系统的作用,督促护士使用腕带扫描。
3. 加强巡视:重点巡视液体滴速,查看输液单与患者信息是否相符,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 资源调配:采用弹性排班,换液高峰期适当增加人力,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
5. 床位安排:避免一个病房床位过于拥挤,影响护士视觉。
6. 护士培养:加强新护士培养,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定期进行督查督导。
7. 关爱护士:护士长及时发现护士思想问题,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让护士安心工作。
8. 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发现护士简化查对及处置流程,立即制止,决不迁就,必要时给予绩效惩罚。
9. 差错上报:发生差错及时上报,组织护士认真讨论差错发生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
在此,笔者再来补充一招:
10. 患者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患者参与能提高护理安全。要让患者和家属能主动参与并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护士的健康教育观及沟通教育技能,不要让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譬如在护理记录上写上几句宣教的内容,或者已经宣教了但并没有评估患者是否已经真正掌握了所讲的知识和注意事项等),更要评估病人的学习需求,把握教育的时机。
只有在未出差错前,让患者和家属真正了解到每一次核对都事关自己的生命安全、患者和家属也要尽职配合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人非圣贤:如何理性看待犯错?
有一篇文章:「是时候告诉你了:医疗差错背后的真相!」笔者看了很受启发。文中提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就会犯错误,犯错是人的天性。我们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唯一的出路是改变思维,理性地看待每一次失误。其中也提到了如何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医疗行为的一些理念,值得学习。
对医生和护士来说:要坚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故医疗的错误一次也不能有」的信条。给人看病作诊断,不能说诊断错了重新再来;给人用药,不能等错了后重新用药。每一次出错都要找出原因,制定更严格、科学、可行的不会再犯错的规范。
对患者和家属来说:需要了解一些医学基本常识,一旦有了毛病,知道该如何对待和就医,一旦涉及诊断、治疗的决策决断,唯一可行的是要听听「第二个意见」,就是通常说的会诊,以尽可能避免「只是一位医生作出的判断」所带来的失误。
对政府、媒体而言:需要把误诊的真相告知大众,把医疗行为透明公开,让科学和知识开启医疗本该行走的路径,而不是人为地掩盖、扭曲。
总之,对社会来说,应把不良事件的真相公布于众;对医务人员来说,要增加难得的宝贵经验,尽可能避免失误;对患者和家属来说,应多一分警惕和提醒,不要让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医患之间不要互相指责埋怨,而要扎扎实实建立一个「做对事容易、做错事很难」的工作流程和安全理念,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策。
参考文献
1. 胡容. 对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